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年轻人玩梗新潮流:情绪价值大揭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年轻人玩梗新潮流:情绪价值大揭秘

引用
游侠网
10
来源
1.
https://m.ali213.net/news/gl2501/1592687.html
2.
http://paper.people.com.cn/rmlt/html/2022-02/20/content_25911481.htm
3.
https://m.gmw.cn/2024-11/19/content_1303900384.htm
4.
https://www.baidu.com/from=844b/ssid=9cdd6863313730302d03/s?word=%E6%8A%96%E9%9F%B3%E6%9C%80%E7%81%AB%E7%9A%84%E7%BD%91%E7%BB%9C%E6%B5%81%E8%A1%8C%E8%AF%AD&sa=re_dl_prs_34689_3&ms=1&rqid=9463088148353218035&rq=%E7%BB%8F%E5%85%B8%E7%BD%91%E7%BB%9C%E6%B5%81%E8%A1%8C%E8%AF%AD&rsf=1630001&asctag=34938
5.
https://news.cctv.com/2025/01/08/ARTINGuvzGdJEhR679687jXX250108.shtml
6.
https://www.sohu.com/a/818581090_121956425
7.
http://paper.people.com.cn/rmlt/pc/content/202410/16/content_30030026.html
8.
http://literature.cass.cn/ztzl/mkszywyllypp/202308/t20230822_5680511.shtml
9.
https://shzlpt.com/view/article/84274f559c6893873ab6ec1cadb26b9e
10.
https://feeds-drcn.cloud.huawei.com.cn/landingpage/latest?docid=105101942205222b6604155b453453a242e2602&to_app=hwbrowser&dy_scenario=relate&tn=68e6d4bd2840e32ebca518381338205a38f846fd87ffc2a2f7ed624cd68b7b17&channel=HW_TECH&ctype=news&cpid=666&r=CN

“涛的饭店保佑每一个在外的邯郸人”、“剥罗森呢大娘”、“咖啡不断加加加加到厌倦”……这些最新网络热梗你都懂吗?如果你还在为“公主请”、“家人们谁懂啊”这类老梗发愁,那可真要被年轻人甩在后面了。

近年来,网络热梗已成为年轻人社交互动的重要方式。从“打工人”到“内卷”,从“躺平”到“emo”,这些看似简单的词语背后,蕴含着当代年轻人独特的情感密码。让我们一起来揭秘:为什么年轻人如此热衷于玩梗?

01

追求心理舒适度和情绪共鸣

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后,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心理上的存在价值和体验意义。网络热梗恰恰能满足这种需求。比如“想你的风吹到了……”这类浪漫的表达,或者“集美们”这类亲昵的称呼,都能让年轻人感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02

释放社会竞争压力

现代社会加速发展带来的副作用之一就是社会过度竞争的“内卷”,随之而来的是人的心理压力增加。网络热梗“稳定发疯”一词的出现,就是源于一些年轻人看似在“发疯”的行为,其实是用愤怒的表达,达成普通的沟通无法达成的目的。年轻人在使用此热梗时能得到心理上的自我安慰与自我接纳。青年通过网络热梗表达降解负面情绪体验、增强积极情绪体验。

03

追求自我价值实现

现代社会文明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基本权利的公平与平等,人们应公平享有并行使个人基本权利,也包括适当输出个人情绪。如“上班恶心穿搭”等网络热梗词句的广泛传播,就体现了年轻人对自由不羁、平等自悦的热切渴望。

04

身份认同和群体归属感

网络玩梗是网络新世代自我意识的呈现和表达,是一定时期或特定场景社会大众心理状态的折射和群体情绪的流露,也是青年群体解读并再造文化的新景观。“梗”的可玩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身表达的多义性,当玩梗不再追求意义的准确,而是寻求情感的共鸣时,群体认同的快感也带来了排他性,并逐渐发展为一种“表达失语症”和价值观的消解,所以,应当警惕玩梗所带来的传播迷思、娱乐至死和价值取向偏差。

然而,梗文化也并非全然积极。它可能带来以下问题:

  1. 表达失语症:长期依赖网络用语可能导致语言表达能力退化,76.5%的受访者坦言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

  2. 情绪价值陷阱:过度追求情绪价值可能导致认知失调,甚至被用作剥削和操纵的工具。

  3. 商业化收编:很多品牌开始借梗营销,原本的亚文化逐渐被主流文化同化。

因此,玩梗虽好,但也要有度。年轻人在追求情绪价值的同时,更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避免陷入消费主义陷阱。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真正的强大,不是依赖别人给予情绪价值,而是自己有能力调节情绪,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在这个“万物皆梗”的时代,让我们既享受玩梗的乐趣,又不失理性的思考。毕竟,生活不止眼前的“梗”,还有诗和远方。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