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玩梗新潮流:情绪价值大揭秘
年轻人玩梗新潮流:情绪价值大揭秘
“涛的饭店保佑每一个在外的邯郸人”、“剥罗森呢大娘”、“咖啡不断加加加加到厌倦”……这些最新网络热梗你都懂吗?如果你还在为“公主请”、“家人们谁懂啊”这类老梗发愁,那可真要被年轻人甩在后面了。
近年来,网络热梗已成为年轻人社交互动的重要方式。从“打工人”到“内卷”,从“躺平”到“emo”,这些看似简单的词语背后,蕴含着当代年轻人独特的情感密码。让我们一起来揭秘:为什么年轻人如此热衷于玩梗?
追求心理舒适度和情绪共鸣
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后,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心理上的存在价值和体验意义。网络热梗恰恰能满足这种需求。比如“想你的风吹到了……”这类浪漫的表达,或者“集美们”这类亲昵的称呼,都能让年轻人感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释放社会竞争压力
现代社会加速发展带来的副作用之一就是社会过度竞争的“内卷”,随之而来的是人的心理压力增加。网络热梗“稳定发疯”一词的出现,就是源于一些年轻人看似在“发疯”的行为,其实是用愤怒的表达,达成普通的沟通无法达成的目的。年轻人在使用此热梗时能得到心理上的自我安慰与自我接纳。青年通过网络热梗表达降解负面情绪体验、增强积极情绪体验。
追求自我价值实现
现代社会文明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基本权利的公平与平等,人们应公平享有并行使个人基本权利,也包括适当输出个人情绪。如“上班恶心穿搭”等网络热梗词句的广泛传播,就体现了年轻人对自由不羁、平等自悦的热切渴望。
身份认同和群体归属感
网络玩梗是网络新世代自我意识的呈现和表达,是一定时期或特定场景社会大众心理状态的折射和群体情绪的流露,也是青年群体解读并再造文化的新景观。“梗”的可玩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身表达的多义性,当玩梗不再追求意义的准确,而是寻求情感的共鸣时,群体认同的快感也带来了排他性,并逐渐发展为一种“表达失语症”和价值观的消解,所以,应当警惕玩梗所带来的传播迷思、娱乐至死和价值取向偏差。
然而,梗文化也并非全然积极。它可能带来以下问题:
表达失语症:长期依赖网络用语可能导致语言表达能力退化,76.5%的受访者坦言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
情绪价值陷阱:过度追求情绪价值可能导致认知失调,甚至被用作剥削和操纵的工具。
商业化收编:很多品牌开始借梗营销,原本的亚文化逐渐被主流文化同化。
因此,玩梗虽好,但也要有度。年轻人在追求情绪价值的同时,更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避免陷入消费主义陷阱。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真正的强大,不是依赖别人给予情绪价值,而是自己有能力调节情绪,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在这个“万物皆梗”的时代,让我们既享受玩梗的乐趣,又不失理性的思考。毕竟,生活不止眼前的“梗”,还有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