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鹗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之探究
高鹗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之探究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作者曹雪芹在生前未能完成全书,后四十回由高鹗续写。这一续写版本自问世以来便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高鹗续写是否违背了曹雪芹的原笔原意,并分析其在《红楼梦》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在其作者曹雪芹晚年去世后,续写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其中,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更是引发了极大的争议。那么,高鹗续《红楼梦》后四十回是否违背了曹雪芹的原笔原意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从一些方面来看,高鹗的续写似乎有与曹雪芹原意相符之处。首先,《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在太虚幻境得到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对书中重要人物的命运和命运轨迹都有揭示。而后四十回在写这些人物命运时,除了少数人物如王熙凤的死差异较大外,很多人物的命运与曹雪芹预设的是一致的。例如,写了黛玉的死、宝玉的悲伤,以及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宝玉病神瑛泪洒相思地等情节,这些与前八十回有着一脉相承的感觉。
曾经有一位伟大的学者,作者与之就这个问题进行过交流,该学者也认同相关看法。从创作的角度推测,曹雪芹写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不太可能没有一个整体的写作纲要,很可能是有一百二十回的纲要的。然而,曹家的命运与朝廷密切相关,曹家生于荣华,最终沦于没落,曹雪芹的人生也是如此,经历了真正的抄家。而且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受到了当时皇上的关注,一些真实的事情和内容他无法书写。可能由于身体不好,或者曹家遭遇重大变故等原因,有些章节缺失,所以需要有人来续写。
高鹗本身是进士,对《红楼梦》前八十回有很深的研究,他基本上是忠实于原著的。当然,有的地方改写可能是出于他自己的认知,也有可能是受到环境政治压力,不得不采用一些其他的表现方式。这就如同维纳斯的美在于她的断臂有缺憾一样,《红楼梦》因为有这样的续写经历,也更增添了它的独特魅力和人们对它的珍惜之情。
但不可否认的是,高鹗的续写也存在一些与前八十回不协调的地方。比如王熙凤的命运走向等情节,与读者在前八十回中所感受到的曹雪芹的设计意图似乎有所偏离。这可能是由于高鹗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以及对原著理解的局限性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总体而言,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后四十回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它既有与曹雪芹原笔原意相符的部分,也有一些可能存在争议的地方。我们应该以客观、全面的视角去看待它,既要承认它在《红楼梦》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要认识到它与原著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通过对高鹗续写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的内涵和魅力,以及它在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波折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