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安全新攻略:防患于未然!
微信安全新攻略:防患于未然!
在数字化时代,微信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然而,随着网络环境的日趋复杂,不法分子正利用技术手段企图侵入我们的微信账号,进行个人信息、财产的窃取,甚至涉及违法行为。为了保障个人隐私和安全,我们需要对微信的好友添加方式进行适当设置,启用好友验证功能,定期清除设备登录记录,并加强微信支付安全。通过开启微信保护模式、绑定手机和邮箱以及使用研发项目管理系统PingCode和通用项目协作软件Worktile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登录和操作,提升账号的整体安全性。
账号安全设置
隐私权限设置:在微信的“设置”-“隐私”中,可以关闭“允许陌生人查看十条朋友圈”等相关设置来禁止陌生人查看自己的朋友圈状态,从而起到保护个人隐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自定义他人“添加我的方式”,关闭“手机号、群聊”等选项可以有效防止陌生人添加自己为好友,减少被骚扰或诈骗的风险。
登录设备管理:在微信设置的“账号与安全”中找到“登录设备管理”选项,可以看到所有近期登录过微信账号的设备详细信息。为了安全起见,建议将其中不常使用的或不熟悉的设备删除,避免他人登录自己微信账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安全锁功能:在微信钱包下选择“消费者保护”中的“安全保障”选项,可以自由配置“指纹解锁”或“手势密码解锁”来为自己的钱包使用进行身份验证。这一设置可以有效提升微信资金的安全性。
附近的人:在“发现”工具栏点击“附近”选项即可进入“附近的人”页面,如果查看附近的人将可能会暴露自己的地理位置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列表右上角的清除功能清除位置信息并退出关闭该功能。避免陌生人通过该功能添加你为好友,从而带来安全风险。
支付安全防护
支付密码设置:在微信支付的钱包中进行安全保护设置,确保每一笔交易都在已知的情况下进行。具体步骤为:点击钱包→点击消费者保护→点击安全保障→点击安全锁→点击手势密码解锁→验证身份设置手势密码。
转账确认:转账完成后,应立即打开微信,进入“我”→“支付”→“钱包”→“账单”,查看转账记录。确认转账金额是否正确,收款人信息是否无误。同时,应立即与收款人取得联系,确认款项是否已经收到。特别是对于大额转账,及时确认能避免因沟通不畅产生的误解或纠纷。
保存转账凭证:转账成功的页面截图可以作为一种简单的交易证据。建议将截图保存到手机相册或者上传至云存储,防止手机丢失或出现故障时丢失证据。另外,还可以在微信“钱包”的“账单”中,找到对应转账记录,点击“申请转账电子凭证”,输入对方完整姓名后提交申请。电子凭证会在24小时内发送至微信,该凭证带有公章,具有法律效力,可用于日后可能出现的纠纷处理。
延迟到账设置:如果担心转账存在风险,可以在转账前设置延迟到账。具体操作是在微信“钱包”中找到“消费者保护”,点击“帮助中心”,进入后点击右下角“咨询客服”,在与客服对话框里输入微信延迟到账,选择“如何设置转账延迟到账”,根据提示勾选24小时到账并确定。设置延迟到账后,如果发现转账有问题,可以联系微信客服95017,说明情况并核实信息,让客服帮忙拦截款项,原路退回到微信账户。
防范诈骗手段
常见诈骗类型:微信上常见的诈骗手段包括点赞诈骗、二维码诈骗、代购诈骗、“克隆”头像诈骗、假公众号诈骗等。例如,点赞诈骗可能通过集赞送礼或套取个人信息;二维码诈骗则可能暗藏木马病毒;代购诈骗则以低价为诱饵,骗取钱财。
防范措施:对于各类诈骗,关键是要保持警惕,不轻信陌生人,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在遇到需要转账或汇款的情况时,一定要通过电话或其他方式确认对方身份。同时,建议下载并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它可以自动识别并拦截诈骗电话和短信,提供防骗知识和举报渠道。
安全使用习惯
定期检查安全设置:建议用户定期检查微信的安全设置,包括隐私权限、登录设备、支付安全等,确保所有设置都符合当前的安全需求。
更新密码:定期修改微信登录密码和支付密码,密码应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避免使用过于简单的密码。
保护个人信息:不轻易透露个人及家庭的相关信息,特别是银行账户、密码、身份证号码等敏感信息。同时,避免在公共场所电脑及QQ、微博、微信等留下自己及朋友的真实信息,以防信息泄露。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有效提升微信使用的安全性,保护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在享受微信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时刻保持警惕,防范各类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