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技法:文章“万能结构”的六种构建方式
作文技法:文章“万能结构”的六种构建方式
在写作过程中,掌握一些有效的文章结构方式,能够让我们的表达更加清晰、有条理,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以下是六种常见的文章“万能结构”方式及其方法与技巧。
总分总结构
这是最为常见且基础的结构方式。文章开头提出一个总的观点或主题,提纲挈领,让读者迅速了解核心内容。例如在论述“阅读的重要性”时,开篇点明“阅读是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中间部分则分点展开论述,比如可以从阅读对知识积累、思维拓展、情感陶冶等方面的作用进行详细阐述,提供丰富的论据、事例或数据来支撑各个分论点。如在知识积累方面,可举例说明通过阅读各类书籍,人们能获取历史、科学、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就像许多学者通过广泛阅读成为知识渊博之人。最后在结尾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开头提出的总观点,形成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完整、严谨,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记忆。
真题示例:某中考作文题目为《共享_____》,一位考生写《共享美好时光》,采用总分总结构。开头写“共享美好时光,是生活中珍贵的馈赠,它能让快乐加倍,让情感升温。”中间分别写了与家人共享晚餐的温馨时光、与朋友共享旅行的欢乐时光、与同学共享学习进步的自豪时光等。结尾总结“这些共享的美好时光,如同璀璨星辰,镶嵌在生命的天空,熠熠生辉,永远值得回味。”
范文片段:“阅读,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无数未知的大门。于个体而言,它是成长的阶梯。在知识的海洋里,每一本书都是一座宝藏。史学家们通过阅读大量古籍,还原历史的真相;科学家们在阅读前沿文献中获取灵感,推动科技的进步。于社会而言,阅读是文明传承的纽带。从古老的诗经到现代的文学巨著,文化在阅读中延续生命力。阅读,确实是个人与社会前行途中的重要基石。”
并列式结构
当文章有多个并列的主题或观点时,可采用这种结构。比如写“我的家乡”,可以从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习俗、特色美食等方面进行并列描述。每一个部分都独立成段,有各自的主题句和相关论述,它们之间相互并列,共同服务于文章的主题“我的家乡”。在论述过程中,要注意各部分篇幅大致相当,避免出现轻重不一的情况。并且在语言表达上,可以运用相似的句式或结构,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条理性,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各个元素的存在与特色,从而全面地了解所描述的对象。
真题示例:高考作文题《文化传承与创新》,一考生写《文化传承与创新之路》,运用并列式结构。分别从文化传承的传统教育途径、民间艺人的坚守、文化创新的科技融合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等方面论述。如在论述传统教育途径时提到学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举办文化节等;在民间艺人坚守部分讲述老艺人传授传统技艺等。
范文片段:“家乡的自然风光,恰似一幅天然的画卷。那连绵的青山,似翠绿的屏障,在晨曦中若隐若现;那潺潺的溪流,如灵动的琴弦,弹奏着悦耳的音符。家乡的人文习俗,是一部厚重的史书。古老的祭祀仪式,庄严肃穆,承载着先辈的信仰;独特的婚俗礼仪,喜庆热闹,彰显着地域的风情。家乡的特色美食,更是一种独特的诱惑。香酥的烧饼,满口留香;鲜美的鱼汤,回味无穷。”
递进式结构
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逻辑关系或认识的深度,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组织文章。以“追求梦想”为主题,首先可以论述梦想的起源,即人们是如何产生梦想的,可能源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个人兴趣的挖掘等。接着阐述追求梦想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如外界的压力、自身能力的局限等。最后深入探讨如何克服困难,实现梦想,包括坚持不懈的努力、灵活调整策略、寻求外界支持等。这种结构使文章的层次逐渐深入,引导读者跟随作者的思路,逐步深入思考问题,让文章具有更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仿佛带着读者踏上了一段逐梦之旅,使其更能体会到梦想实现的不易与珍贵。
真题示例:某省考申论题目关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一考生写《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从理念到行动》。开头写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源于对环境危机、资源短缺等问题的反思。中间写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资金不足、市民环保意识不强等困难。结尾写通过政府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环保教育普及等多方面举措克服困难,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范文片段:“梦想的种子,往往在心灵的土壤中悄然种下。或许是儿时对浩瀚星空的仰望,萌生出探索宇宙的梦想;或许是对他人善举的感动,立志成为一名慈善家。然而,追梦之旅布满荆棘。社会的质疑声如冷风,自身能力的短板似巨石。但只要坚定信念,以汗水浇灌,用智慧耕耘,如科学家屠呦呦,历经无数次失败仍不放弃,在团队支持和自身不懈努力下,终获成功,让梦想之花绚烂绽放。”
对比式结构
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事物、观点来突出文章的主题。例如在探讨“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时,分别阐述传统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纪律与规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则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能力培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对比过程中,要详细列举两者的差异点,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通过这种鲜明的对比,能够让读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不同事物或观点的特点,引发读者对教育模式的深入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所传达的关于教育发展与变革的核心思想,也有助于作者表达自己对某种教育模式的倾向或对教育改革方向的倡导。
真题示例:雅思写作题目“纸质书与电子书的优劣”,考生写《纸质书与电子书:阅读的两种选择》。文中详细对比了纸质书的质感、收藏价值、对眼睛伤害小等优点和不便携带、资源有限等缺点;电子书的便捷性、存储量大、可随时更新等优势以及阅读体验稍逊、受电子设备限制等不足。
范文片段:“传统教育,犹如一座古老的城堡,有着坚固的结构。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地传授知识,学生们整齐划一地听讲记录,秩序井然。这种模式下,基础知识得以高效传递,学生纪律性强。而现代教育似一片自由的草原。课堂中,学生们分组讨论、自主探究,教师成为引导者。它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独立人格,但有时也会因过于自由而缺乏系统知识的深度挖掘。二者各有千秋,在教育的长河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问答式结构
以问答的形式构建文章,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强文章的互动性。比如在写一篇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文章,可以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呢?”然后依次回答,如合理饮食方面需要注意营养均衡、控制热量摄入;适量运动方面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坚持规律锻炼;良好的作息习惯要求保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时间等。这种结构使文章像是一场对话,直接回应读者可能存在的疑问,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获得答案,有一种参与感,使文章更易于被接受和理解,同时也能使作者更有针对性地阐述主题相关的各个要点。
真题示例:托福口语题目“如何提高学习效率”,考生在回答时采用问答式结构。先提出问题“如何在学习中事半功倍呢?”然后回答说可以通过制定详细计划,如每日学习任务清单;采用高效学习方法,像利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以及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例如安静整洁的书房等。
范文片段:“怎样让心灵永葆宁静?是在喧嚣尘世中寻找一方净土,还是在内心深处构筑一座堡垒?其实,阅读经典著作便是一剂良方。当我们沉浸于诗词的优美韵律,是否能忘却烦恼?当我们与哲学大师对话,能否找到心灵的归宿?答案是肯定的。阅读经典,如同与智者同行,能让我们在浮躁的世界里找到宁静港湾。”
故事式结构
借助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来传达文章的主旨。故事可以是真实的经历、虚构的情节或者是改编自某个传说。例如写“坚持就是胜利”,可以讲述一位运动员在受伤后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训练,最终在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的故事。在故事叙述过程中,要有清晰的情节发展,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的跌宕起伏,吸引读者的兴趣,让读者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自行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使抽象的道理变得生动形象,更能打动读者的内心,引发情感共鸣,同时也让文章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真题示例:高考作文题《见证成长》,一考生写《那棵树见证我的成长》,以一棵院子里的树为线索,讲述自己小时候在树下玩耍,少年时在树下读书思考,长大后离开家乡,树依旧在那,而自己在经历了种种挫折与收获后变得成熟的故事。
范文片段:“在那个偏远的小山村,有一个女孩怀揣着音乐梦想。她每天在破旧的牛棚里练习唱歌,牛儿是她最忠实的听众。起初,她的歌声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粗糙而稚嫩。但她没有放弃,无论是炎炎烈日还是寒风凛冽,她都在坚持。终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路过的音乐家听到了她的歌声,被她的执着所打动。女孩迎来了改变命运的契机,如同灰姑娘穿上了水晶鞋,踏上了专业音乐学习之路。她的故事,就是坚持成就梦想的最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