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上海牛津英语:如何让课堂更有趣?
新课标下的上海牛津英语:如何让课堂更有趣?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初中英语教学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以上海牛津英语教材为例,教师们正在探索如何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
新课标:英语教学的新方向
2022年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应用实践能力、词汇积累和语言技能,同时减轻语法学习的负担。具体来说:
- 每周课外视听活动不少于30分钟
- 小学毕业时课外阅读量达到4000-5000词,初中毕业时达到15万词
- 7-9年级要求掌握1600个单词,三级+要达到1800个单词
- 语法考核形式改为大阅读长完形和200字写作
上海牛津教材: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设计
上海牛津英语教材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和牛津大学出版社联合编写,以“学习者为中心”为指导思想。教材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强调参与和体验,旨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材资源丰富,配套完备,录音制作精良,版式设计精美。
创新教学方法:让课堂活起来
为了落实新课标要求,教师们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案例:
1. 语言知识与运用能力的融合
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侧重于语言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强调,语言知识的学习最终目的是在语境中有效运用。例如,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句式的含义和用法,帮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掌握语言规则。
2. 多感官参与的教学活动
新课标提倡设计多感官参与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多模态语篇(如图形、表格、动画等)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帮助学生在观察、模仿、思考和交流中学习英语。
3. 文化意识与语言学习的结合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探索、体验、比较等方式学习中外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在学习节日主题时,可以让学生对比中外节日的异同,增强文化理解。
学生反馈:教学效果的关键
研究表明,积极的课堂反馈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反馈策略,包括直接肯定、明确纠错、追问和鼓励性反馈等。但需要注意的是,纠错时应避免过于严厉,重复时要适度,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正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素养培养。上海牛津教材的创新设计为教师提供了有力支持,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积极的课堂反馈则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这些改革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英语能力,更为他们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