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复旦专家热议:网络暴力治理需多方协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复旦专家热议:网络暴力治理需多方协同

引用
中文国际
5
来源
1.
http://cn.chinadaily.com.cn/a/202212/27/WS63aa5688a3102ada8b228772.html
2.
https://fddi.fudan.edu.cn/ca/b8/c18985a510648/page.htm
3.
http://www.rmzxw.com.cn/c/2023-08-03/3388032.shtml?n2m=1
4.
https://fddi.fudan.edu.cn/_t2515/18985/list52.psp
5.
https://www.sh.chinanews.com.cn/wenhua/2023-08-05/114736.shtml

近日,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举办了一场以“网暴困境与多元共治”为主题的圆桌讨论会,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网络暴力的治理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01

网络暴力:一个复杂的社会治理难题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周葆华教授指出,网络暴力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社会现象,其成因涉及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媒介环境及用户素养等多个层面。从历史维度来看,网络暴力并非新生事物,而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不断演化的新形态。它具有规模性、聚集性和伤害性的特征,往往给受害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桂勇团队的研究发现,虽然目前只有少数青年网民(约2.2%)表现出网络暴力倾向,但这一比例较2021年有所上升,显示出网络暴力行为正在青年群体中扩散的趋势。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青年群体在相关网络行为中强调自我表达的合理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无意识地构成了网络暴力行为。

02

治理困境:界定难、责任分散、技术挑战

网络暴力的治理面临着多重困境。首先,如何准确界定网络暴力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彭桂兵指出,网络暴力并非一个法律概念,其与网络犯罪、网络欺凌乃至网络舆论监督之间的界限往往模糊不清。以冷嘲热讽、阴阳怪气为代表的“不良信息”型网络暴力,更是难以与正常的网络信息区分开来。

从平台治理的角度来看,抖音安全治理相关负责人分享了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挑战。由于网络暴力的发动成本极低(有数据显示5元即可买到200条评论),且传播速度快,平台需要在短时间内精准过滤有害评论,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技术挑战。此外,随着事件的不断反转,网暴受害者、公众情绪也会随之转移,这进一步增加了治理的难度。

03

多元协同:构建共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面对网络暴力这一复杂难题,专家们普遍认为需要构建一个多方参与的共治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分享了他们课题组发布的《互联网平台网络暴力治理机制构建与测评报告》。该报告对7家头部互联网平台的网络暴力治理情况进行了评估,发现这些平台已经在前端服务、后端技术、秩序生成与维持、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建立了基本的治理体系。其中,抖音平台在多个指标上表现突出,特别是在网络暴力治理专门岗位与部门权限设置、投诉机制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等方面。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徐默凡建议,可以借鉴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语力概念,通过建立社会共识来治理网络语言暴力。他认为,语言的力量源自于约定俗成的社会性语言规则,目前社会尚未形成关于网络语言暴力的共识,这需要平台、媒体等多方力量共同努力。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则强调了媒体在治理网络暴力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媒体报道对网暴事件的传播扩散是一把双刃剑,好的报道能起到定性定调、正向引导的作用,不当的报道则可能助推网暴事件的传播。因此,媒体应该做好内容价值和流量之间的平衡,利用新闻调查以及舆论监督等手段,还原事实真相,避免随意贴网暴标签。

04

结语: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网络暴力的治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平台、媒体、公众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正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所说,网暴治理既要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这需要我们在法律和技术手段之外,更加重视数字公民伦理的培养,提升全民的网络素养,共同营造一个清朗、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