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荐:清华浙大AI教学新趋势
教育部推荐:清华浙大AI教学新趋势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18个“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其中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的创新实践备受关注。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AI在教育领域的最新应用,更为未来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清华大学:AI助教助力个性化教学
清华大学以“千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GLM”为技术基座,研发出多个AI助教系统,服务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学需求。自2023年秋季学期开始试点以来,已有5门课程的相关系统完成第一阶段开发并投入使用。
在“新城市科学”课程中,AI助教系统主要辅助学生完成大作业。基于教师提供的教材、习题、最新论文等大量材料,实现了自动知识点抽取,通过知识库的辅助,智能助教将通用模型的答题正确率从80%提升到了95%,并附带了详细的答题解释。根据作业要求的三个模块,研发人员在AI助教系统中定义了五类共25个功能卡片,也是问题模板,例如“我该用什么数据来研究这个空间?”“这一空间使用有什么行为上的变化”“结合未来发展趋势,这类空间有什么改造的可能性?”进一步方便同学们上手操作。学生输入自己的基础素材和相关需求,点击某个小卡片,AI助教就可以便捷给出项目设计的思路提示、流程设计、分析角度等,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研究思路的启发,并能帮同学们明确研究思路、细化研究场景、润色文字报告等,且全天候服务,不受时空约束。
在“心智、个体与文化”课程中,AI助教则专注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生成写作评价标准和具体评价,AI助教不仅能够提供精准反馈,还能根据学生需求调整评价方式,实现个性化教学。经过优化调整,智能助教在内容准确性、结构清晰性等方面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浙江大学:智海平台推动教育创新
浙江大学的“智海平台”同样入选教育部首批典型案例。该平台于2020年7月发布,由潘云鹤院士题名,遵循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宗旨,目前已经建成人工智能及交叉学科领域新型大规模科教开放创新平台及生态社区。
智海平台的三大特色彰显其创新性:
数字化教学资源集成:将各类教学资源按照知识点组织,形成结构化教学资源体系。
交互性实训平台Mo: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支持在线模型开发,推动从“知识本位教育”向“能力本位教育”转变。
智能教育大模型“三乐”: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机构合作,为学习者提供实时答疑和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
目前,智海平台已广泛应用于多个教育项目,包括华东六校共建共享AI+X微专业、教育部101计划核心课程“人工智能引论”教学等。浙江大学还成立了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计划每年面向全校6300余名本科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
未来展望:AI赋能教育创新
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的实践展示了AI在教育领域的巨大潜力。AI助教和智能平台不仅能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还能帮助教师实现精准教学。然而,正如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学术技术助理副教务长朱莉·谢尔所言,AI不应被视为学生反馈的替代品,而应作为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未来,AI在教育中的应用将继续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教育者需要积极拥抱这一技术,以帮助学生在复杂的未来环境中茁壮成长。通过合理的AI应用,教育者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果,还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