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屯鸟:乡村振兴的新宠儿
阳新屯鸟:乡村振兴的新宠儿
阳新屯鸟,学名番鸭,是湖北省阳新县的特有禽类,已有300多年饲养历史,2002年被湖北省畜禽品种志编辑委员会认定为阳新番鸭,并列入《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阳新屯鸟不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更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而深受消费者青睐。
近年来,阳新县将屯鸟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推动其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目前,全县已有52家规模养殖主体,年存笼28万羽、出笼35万羽,产业加工总产值达2.2亿元。预计到2025年,种“屯鸟”将达2万只、年孵化种苗及出笼商品屯鸟各100万只,产值有望突破10亿元。
为确保屯鸟品质,阳新县建立了完善的保种选育体系。保种场对每一只“屯鸟”的血缘关系、生长性能等进行精准记录,采用“种‘屯鸟’2年1选、1公5母1笼舍”的繁育模式,同时建立严格的疫病防控体系,每只“屯鸟”需接种7次疫苗。这种科学化、标准化的养殖方式,不仅提高了屯鸟的繁殖效率和质量,也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产业链建设方面,阳新县积极探索“屯鸟”的产业化发展路径。通过与当地养殖户合作,保种场提供优质种苗和养殖技术指导,带动周边农户参与“屯鸟”养殖,助力乡村振兴。同时,保种场还不断拓展市场,与学校、餐饮企业、超市建立合作关系,提升阳新“屯鸟”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最大化利用屯鸟资源,阳新县开发了白条屯鸟、屯鸟汤、卤屯鸟、屯鸟蛋、屯鸟皮蛋等30多种产品。其中,屯鸟头和掌用作卤制品,内脏用于制作预制菜,羽毛则提供给服装厂商制作鸭绒服饰。这种全系开发模式,不仅提高了屯鸟的附加值,也进一步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为推动屯鸟产业高质量发展,阳新县正着力培育畜禽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打造阳新屯鸟区域性公用品牌。通过制定《地理标志产品阳新屯鸟湖北省地方标准》,规范养殖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同时,积极开展品牌营销活动,如吉祥物征集、屯鸟汤节等,提升品牌知名度。
省人大代表、黄石市阳新县三溪镇龙泉村党支部书记杨文斌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对阳新屯鸟产业的支持力度,在畜禽产业链政策、项目、资金方面予以倾斜。同时,要加强保种繁育工作,建设标准化保种场和扩繁基地,加大精深加工项目招商力度,开发更多拳头产品。通过这些举措,将阳新屯鸟打造成为黄石的根植性主导产业。
阳新屯鸟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阳新屯鸟必将成为阳新县的一张亮丽名片,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