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蕲春、浠水、罗田、英山四县古代境域的变迁历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蕲春、浠水、罗田、英山四县古代境域的变迁历程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0880182732319576

蕲春、浠水、罗田与英山,这四颗闪耀于鄂东大地的明珠,彼此相连的山川间,蕴含着深厚且悠久的文化历史。自西汉时期行政区划初步确立以来,这四县的境域便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变迁,它们共同见证了时代的更替与文化的融合。

蕲春、浠水、罗田和英山四县,在中国历史上一直紧密相连,其境域的变迁与行政区划的调整,无不折射出中央政府对地方治理的深思熟虑。蕲春,作为鄂东最古老的县之一,自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建县以来,便开始了其波澜壮阔的境域变迁史。它曾先后隶属于衡山郡和江夏郡,其县境之广,囊括了今蕲春、浠水、罗田、英山以及武穴西部。

然而,历史的巨轮在东晋太元三年(378年)因孝武帝避母名讳而停滞。蕲春县被更名为蕲阳县,并划归南豫州南新蔡郡管辖。这一更名,虽未改变其行政归属,却为后来的行政区划调整埋下了伏笔。

到了刘宋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为了更合理地管理地方,蕲阳县被一分为二。西部区域新置为希水县,其辖区涵盖了希河以西的广大地区以及罗田县的一部分;而东部则新置了蕲水县,其地域范围界定在希河以东至蕲河以西的区域内,并隶属于豫州西阳郡。这一重大行政区划调整,最终促成了浠水县作为一个独立县级行政单位的诞生。

进入南齐永明四年(486年),蕲阳县再度更名,改称为齐昌县,并设立了齐昌郡,归属豫州管辖。此时的齐昌县疆域辽阔,囊括了蕲春的东部、广济的西部和北部,以及英山的东南部等地。与此同时,蕲水县(依旧隶属于西阳郡)的辖区则包含蕲春的西部、浠水的东部、罗田的东南部,以及英山的南部等地。希水县则依旧保持原有的行政区划,即希河以西及其包含的罗田部分地区。

到了南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为了更细致地管理地方事务,从蕲水、浠水两县的东北部新置了罗田县,隶属于义城郡,其治所设在魁山(现今的石桥铺四口塘)。这标志着罗田县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单位正式设立,其县境涵盖了现今的罗田、英山境内。

唐代时,行政区划再次经历了调整。唐武德四年(621年),蕲春郡更名为蕲州,同时兰溪县也更名为浠水县,并且废除了罗田县,将其并入兰溪县,它们都隶属于蕲州管辖。此时,蕲州的治所依旧设在蕲春,其辖区包含蕲春、蕲水、广济(从蕲春东部析出,最初称为永宁,后改名为广济)、黄梅四县。到了唐天宝元年(742年),兰溪县再次更名为蕲水县,依然隶属于蕲州。

北宋时期,公元960年之后,浠水县正式从蕲春县中分治出来,这标志着浠水开始独立成县。

宋元祐八年(1093年)五月七日,蕲水县北部石桥铺地区被重新划出,置为罗田县。此时的罗田县境主要涵盖现今的罗田县全境及北部石桥铺等地,其东部与英山地区相邻(需注意,当时英山尚未设县),南部和西部则分别与麻城市、浠水县相邻。此外,其西部地区可能还包括现今的团风县、黄州区的部分区域,但具体界限因历史文献的限制而略有差异。

到了宋咸淳六年(1270年),朝廷应段朝立之请,将罗田县东部的直河乡割出,置为英山县,并任命段立为知县。这一举措标志着英山县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单位正式诞生。

明清时期,蕲春、英山、浠水与罗田四县的县境保持相对稳定,尽管其间不乏小规模的行政调整,但这些调整旨在进一步明确四县的边界,并未改变它们相邻的整体格局。

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行政区划的进一步细化和明确,蕲春、浠水、罗田和英山四县的边界最终得以确定。尽管四县在行政上各自独立发展,但它们共同的历史渊源和地理相邻关系使得它们在文化和经济上依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