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梅林镇三大传奇土楼:翠美楼、时德楼、和贵楼
探秘梅林镇三大传奇土楼:翠美楼、时德楼、和贵楼
在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西部,有一个被誉为“土楼王国”的小镇——梅林镇。这里距县城61公里,四面环山,一条曲梅溪穿境而过,构成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每到梅花季节,远远就能闻到缕缕梅香。当你踏进梅林,走在乡间小道,就会觉得如同走进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翠美楼:歪斜的梁柱诉说着百年传奇
翠美楼建于1931年,距今已有近90年的历史。这是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土楼,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梁柱歪斜却屹立不倒。据一位多年居住在翠美楼的年长老人庄碧霞阿婆说,翠美楼当年是两个木匠接替做工建造的,由于前后两个人的技艺不同,最后就形成了翠美楼独特的歪斜梁柱。庄阿婆已经在翠美楼生活了七十多年,在她的记忆里,翠美楼刚刚建好的时候还看不出歪斜,等到屋顶的瓦片一上,在重力压迫下,不到两三年,梁柱就慢慢歪斜了,而此时木匠师傅早已不知去向,歪斜的土楼就这样一直到今天。每当有客人造访,简良发几乎都会带着客人测量翠美楼的歪斜角度。
有专家认为,翠美楼梁柱歪斜也有可能是地震或其它外力造成的,和本身的木结构搭建没关系,也恰恰是抗震的木结构以及福建土楼特殊的圆形构造,才让翠美楼能够在梁歪柱斜的情况下仍然不倒。就这样,时光匆匆而过,翠美楼一直坚持到如今。不管怎样,梁柱歪斜而不倒塌,已经让翠美楼成为中国夯土建筑的一个传奇。
时德楼:烈火焚烧后的百年不倒
时德楼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这座土楼见证了客家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在一百多年前,太平天国残部途径梅林镇时,为了不给追兵留下粮食和住所,于是放火烧光了所经过的土楼,整个梅林镇有18栋土楼遭此劫难。被烧毁的18栋土楼,一些被重新修复,一些则在之后几年相继倒塌。而时德楼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直到木结构几乎全部烧光。火灭之后,一小部分人留了下来,在这里重建家园。现在依然生活在楼里的,大部分都是出生在这栋土楼里的老人。
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土楼的夯土墙最怕雨水,而福建省地处沿海,多台风雨水,原本没有了木质结构和巨大屋檐遮挡的时德楼土墙,早该被雨水浸泡松散倒塌,然而让人啧啧称奇的是,被大火焚烧之后的时德楼土墙,在没有木结构的支撑和大屋顶遮盖的情况下,却仍然能够屹立百多年而不倒。对此,简良发认为,正是那场大火,成就了今天时德楼残墙百年不倒的奇迹。
和贵楼:建在沼泽地上的最高土楼
和贵楼坐落在梅林镇珍山村,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又称山脚楼,占地面积1298.8平方米,每层有28个房间,共有140个房间。楼正中开一个大门,东西南北四方各有楼梯上下。和贵两字,寓意劝导世人弘扬以和为贵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和贵楼高五层,21.5米,放在今天这或许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数字,但在200多年前,这已经是了不起的建筑成就。一直到今天,和贵楼仍然保持着“世界最高土楼”的名号,在已知的所有福建土楼里,无人能出其右。然而,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这座“最高土楼”却是建在一片沼泽地上,结实的土墙下,是一片松软的沼泽,甚至拿根铁钎就能直插到地下五六米的深处。
据说当初选址建楼,开始并未发现这是块沼泽地,楼建了一层,忽然整层楼像沉船一样,慢慢下沉到了烂地里,建楼的简姓族人无可奈何,只好在下沉的楼墙上打了100多立方米的排桩,他们觉得地基这下牢固了,就从头开始夯墙,建起了一座五层高的方楼。他们似乎很有把握,从不担心大楼会倾斜或者下沉,果然两百多年来,和贵楼固若金汤,风雨不动,安如泰山。现在,人们在楼中学堂的小天井用铁线往地里插,一口气可以插进5米多深,拔出铁线,则可见铁线上有淤泥的痕迹,甚至在这里跺跺脚,天井整片的鹅卵石还会像涟漪般震动,非常奇特。
除了建在沼泽地上,和贵楼还有一处奇特的地方,就是楼中的两口水井,相距十八米,井水水位都高出地面。简良发介绍,左边一口井被称作阳井,井水清亮如镜,水质甜美;而右边那口井被称作阴井,水质却混浊发黄,污秽不堪,完全不能饮用。
两口井水质如此不同也曾引起当地人的兴趣,想要一探究竟。简良发就曾经亲自把阴井的水排干,想要看看为什么水质如此浑浊。在井水排干后,可以看到重新冒出的泉水比原来清澈了许多,虽然肉眼没有办法精确测量,但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
据专家勘察猜测,水质不同,很可能是由于两口井材料构造的不同造成的奇特景观。由于沼泽地浅层是腐烂的沼泽水,而深层是可饮用的地下水。所以在设计时都将两口井打到了地下深水层。但是,清水井是由水泥砌成,而浊水井是由小圆石堆砌而成。这就导致了清水井壁缝隙较少,而浊水井壁缝隙较大。两口井在通过沼泽水层时大量沼泽水渗入浊水井,导致其浑浊有毒,而清水井却没有太多渗入,所以可以饮用。
土楼背后的文化密码
梅林镇的土楼不仅仅是建筑奇迹,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里的土楼与妈祖文化、书院文化等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每年的妈祖诞辰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世代居住于世界建筑瑰宝土楼中的梅林村民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朝拜妈祖活动,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给土楼注入深刻的文化内涵,使得土楼与妈祖相映成辉。
站在观景台上眺望,梅林八景尽收眼底——碧岩峰上僻静幽雅的“碧岩春雨”、老圩古榕树下的“榕荫下市”、双溪口的“双溪秋月”、蕉坑屋背尖峰上的“文峰冬日”、中心小学左侧溪边的“梅岸杵声”、下板洋的“仙翁捞月”、背垅虎跳桥处的“虎跳孤松”、长潭溪中石井处的“龙井渔歌”。
小溪、老街、小桥、古庙,翠竹、梅花与土楼,构成梅林古村落如诗如画的迷人风光!
沼泽筑楼,巍峨百秋。建在沼泽地上的和贵楼承载着南迁的客家人对子孙的厚望;梁柱歪斜依然矗立的翠美楼和遇劫不倒的时德楼则映照出客家人坚韧不拔、踏实肯干的品质。或许没有多辉煌的历史,也没有富甲天下的故事,但梅林土楼,乃至福建土楼,却依然稳稳扎根大地,扎根在两岸、乃至全世界客家乡亲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