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州园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州园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引用
搜狐
14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304322531_100198887
2.
https://www.sohu.com/a/403898189_120054932
3.
https://m.sohu.com/a/620434799_121119389/?pvid=000115_3w_a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FE80S2S0538731Q.html
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8828279785378295
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5400540489664676
7.
http://www.landscape.cn/article/59817.html
8.
http://www.suzhou.gov.cn/szsrmzf/bmwj/202411/8d71877b6b41419a8970bfee0dcf74e8.shtml
9.
https://m.chuangzhiyuncheng.com/whct/17799.html
10.
http://www.news.cn/house/20211207/4c301e3c3af9413491371836fc04db7e/c.html
11.
http://jsjjb.xhby.net/pc/con/202011/03/content_845202.html
12.
http://www.yzwb.net/zncontent/3892609.html
13.
http://www.jsxzyz.cn/content.jsp?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wbtreeid=1356&wbnewsid=7475&wbpagenum=2&wbnewspageid=3558
14.
http://www.szlib.com/DR/SuzhouForums/Content/397

2006年,由国际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落成开放。这座新馆不仅是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更是一座融合了传统园林元素的创新之作。新馆的选址紧邻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如何在如此敏感的历史街区中,既尊重传统又有所创新,成为设计团队面临的重大挑战。

贝聿铭先生巧妙地运用了“掇山、植树、置桥”等传统园林设计元素,同时又采用了现代的设计手法和材料。例如,在主庭园中,他没有使用传统的太湖石,而是选择了不同大小的石头排成一排堆在水边,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山水意境。这种创新不仅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更展现了园林艺术在当代的活力。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苏州园林以其精巧的设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于世。在现代社会,苏州园林不仅保留了传统的设计理念,还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进行创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01

传统技艺的传承

苏派盆景是苏州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扬派、川派、岭南派、海派并列为中国盆景五大流派。2011年,“苏派盆景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近年来,苏州市园林绿化局为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文化遗产,采取了多项措施。

目前,以拙政园盆景园、留园盆景园、虎丘万景山庄盆景园三大盆景园为基石,建设苏派盆景典范之城。据统计,三大盆景园共有盆景专业从业人员35人,展示区域约19500平方米,养护区域4624平方米,共有盆景3442盆。其中,271盆在全国盆景展、省园艺博览会以及各类盆景展览中为苏州市夺得大奖,有力地促进行业交流和盆景技艺提升。

然而,苏派盆景技艺的传承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人才传承后继乏力,全国级大师缺乏,行业话语权、裁判权日渐式微,人员技术技能差距大,人员流动频繁,年轻技工后继乏力,从业者人数日益减少。此外,对外交往、承办展览的层级和规模及在全国性的展览、大赛中获奖情况不尽如意,导致苏派盆景的影响力基本局限在苏州本地。

为解决这些问题,苏州市园林绿化局制定了《苏州园林盆景技艺传承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5年)》,提出全面推进苏派盆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完善盆景养护传承体系,优化宣传陈列方式等具体措施。目标是将苏派盆景技艺打造成长三角乃至全国盆景传承和发展的领头羊。

02

设计理念的创新

在设计理念上,苏州园林始终坚持“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设计师通过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水系,营造出一种既有人工雕琢之巧,又有天然野趣之美的人造环境。同时,园林内的植物配置也讲究四季常青,色彩丰富,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环境的尊重。

在空间布局方面,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艺术性。例如,拙政园以水为中心,分东、中、西三部分,各具特色;留园则以建筑为主体,用假山、花木点缀其间,形成了“景中有物,物中有景”的效果。此外,苏州园林还注重空间的分隔和层次感,通过廊、亭、楼、阁等建筑要素的使用,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空间序列,给人带来不同的游览体验。

在植物配置方面,苏州园林既借鉴了古典手法,又根据景观主题选择相应的植物。例如,网师园有意把进园的阔家头巷弄得过分狭窄,使做官人的大轿进不来,弄得时为巡抚大人的陶澍“最所不喜”。究其原缘是要“藏在深闺无人识”,既安全又清静,而入园则别有洞天,亦如当代说园者所谓的“桃花源”。

在现代创新方面,苏州园林积极运用新技术和新材料。例如,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江苏展园采用了现代简约手法,营造独具江苏特色并具有时代美感的“新苏式”创新山水园。园内新苏式建筑“花间堂”作为景观核心,以“莳花六趣”为主题,打造六大主题分区,以“桥”为引,以“花”为媒,使山水廊道、花园廊道相交织,主题花园、特色花境相结合,实现传统园林空间与缤纷花卉的相遇,匠心构筑与审美意趣的对话。

03

传承与创新的平衡

苏州园林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一方面,它保留了传统的设计理念和技艺,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苏派盆景技艺等;另一方面,它又积极融入现代元素,运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创造出既古典又新颖的园林景观。

这种平衡不仅体现在具体的设计和建造中,更体现在对园林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中。例如,江苏展园通过“莳花六趣”主题,让游客在观赏、品茗、闻香等活动中,亲身体验园林文化的魅力。同时,通过数字化技术,游客还可以在线上欣赏园林美景,了解园林文化,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播。

苏州园林的成功经验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它告诉我们,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