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白姜喜获丰收,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铜陵白姜喜获丰收,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金秋时节,安徽省铜陵市的白姜种植基地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丰收季。据统计,2025年全市白姜种植面积达到6800亩,较2023年增长近700亩,总产量预计可达7500吨,呈现出一派喜人的增产景象。
在义安区天门镇,连片的姜田绿意盎然,姜农们正忙着收获这一季的劳动成果。南门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章浩望着地里长势喜人的白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介绍道,今年合作社共种植了150亩白姜,得益于引进的新种植技术,产量较往年有了显著提升。更令人期待的是,章浩已为明年做好了规划,他表示:“明年我们将投入机械化设备,机械化程度将达到80%以上,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同样在天门镇,铜陵浩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也是一派繁忙景象。该公司负责人钱雪芹表示,企业依托市级“铜陵白姜姜瘟病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及茶饮工艺研究”项目,通过生物菌肥改良土壤中的微生物菌群,有效提高了白姜的抗病能力。自2020年起实施土壤改良项目以来,企业不仅采用了土壤熏蒸和添加木本泥炭提升肥力等措施,还与安徽农科所合作研发新配方,使得姜瘟病的发病率大幅降低,产量得到可靠保障。
随着白姜陆续进入收获季,各个加工点也忙碌了起来。刚从地里拔出来的新鲜白姜被迅速送往加工点进行深加工。作为白姜种植的核心区域,天门镇承担了全市80%的白姜产量。为了规范加工流程,提升产品质量,去年天门镇依托镇级供销社建立起一家占地1500平方米的现代化加工厂,并推出了“董姜来”特色品牌。据义安区天门镇党委委员王香香介绍,目前加工厂已处理约5万斤白姜,带动了约50人的就业。
值得一提的是,铜陵白姜不仅在种植和加工环节实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更在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90后创业者胡婷婷创立的“山礼”品牌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她通过开发姜酒、姜茶等创新产品,并借助文创设计和创意视频进行品牌推广,成功提升了铜陵白姜的市场知名度和附加值。如今,“山礼”品牌不仅在线上平台广受欢迎,还开设了实体体验店,进一步拓展了销售渠道。
铜陵白姜的产业化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今年8月,铜陵白姜区域公用品牌标识正式对外发布,首批授权15家企业使用。同时,市政府还制定了未来10年白姜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品种品牌保姜、科技赋能强姜、规模效益兴姜、三产融合富姜”的总体发展思路。
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铜陵白姜产业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市场开拓乏力等问题依然存在。此外,外来生姜的竞争也对本地产业构成了威胁。面对这些挑战,铜陵市正在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培育龙头企业、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推动白姜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铜陵白姜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其独特的种植技艺和优良品质一直传承至今。2023年11月,铜陵白姜种植系统更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如今,这颗承载着千年文化传承的“姜中之王”,正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