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姜”山:山东安丘的高产秘诀
科技赋能“姜”山:山东安丘的高产秘诀
在“中国姜蒜之乡”山东安丘,大姜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20多万吨。这座小城为什么能产出如此数量庞大的姜?这背后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从“土特产”到“金元宝”:安丘生姜的科技密码
在山东安丘,生姜已经从普通的“土特产”变成了年产值120亿元的“金元宝”。这背后,是科技创新的力量在发挥作用。
创新装备:让生姜产量翻番
2020年10月,一场特殊的观摩会在安丘举行。由于青岛突发新冠疫情,观摩会采用了视频直播的方式。现场展示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的最新科技成果——自走式精细旋耕施药机。
这种新型机械解决了传统人工撒施棉隆(一种土壤熏蒸剂)不均匀的问题。它不仅能将土壤深松至40厘米,还能将药剂与土壤充分混合,同时具备秸秆还田功能。结果显示,使用该机械后,生姜亩产从8165公斤提升至9700-10406公斤,增产幅度高达18.8%-27.4%。
土壤改良:为高产奠定基础
安丘在全国率先将生物质碳作为姜田“碳能量”,创新推广“根际土壤置换法”。通过定量检测土壤指标,添加东北松针土、稻壳粪等“活化剂”,有效破解了土壤退化难题。
全程机械化:提升效率与效益
近年来,安丘与山东产研现代农业研究院合作,研发出中国首套生姜多功能播种机和联合收获机。这些设备实现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不仅将产出效率提高了15倍,还使效益提升了6倍,每亩可降低生产成本近千元。
产业链延伸:提升附加值
安丘不仅在种植环节下功夫,还积极延伸产业链。当地企业研发出姜辣素、姜黄酮等高附加值产品,其中姜辣素每公斤售价高达3万元,姜黄酮更是达到30万元/公斤。目前,安丘已有106家大姜精深加工企业,年产值达120亿元。
科技创新:应对市场挑战
2022年,全国生姜产量因极端天气等因素减半至600万吨,但安丘依靠科技创新,仍保持了较高的产量和质量。这不仅保障了农民收入,也为全国生姜市场的稳定供应做出了贡献。
安丘生姜的成功经验表明,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安丘不仅实现了自身发展,也为全国生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