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误服药物,家长该如何正确应对?
儿童误服药物,家长该如何正确应对?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药物中毒占儿童中毒伤害的比例高达80%,其中86.3%是由于误服药物。儿童误服药物已成为儿科急诊中最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每年都有不少孩子因此需要紧急救治,甚至有些案例导致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每一位家长都需要掌握正确的急救措施,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手段,以保护孩子免受药物误服之害。
发现误服,如何冷静应对?
当发现孩子误服药物时,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更不要责骂孩子。此时,最重要的是迅速了解以下三个关键信息:
- 孩子误服的是什么药物?
- 大约服用了多少剂量?
- 误服发生在什么时间?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处理至关重要,无论是自行处理还是送医治疗,医生都需要这些信息来判断情况并制定治疗方案。
不同药物,如何正确处理?
根据误服药物的不同类型,家长可以采取相应的初步处理措施:
一般性药物
如果孩子误服的是一些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如维生素、普通感冒药等,且剂量不大,可以先让孩子多喝一些凉开水,帮助药物稀释并加速排出体外。但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就医。
有毒性或剂量过大的药物
对于有毒性或剂量过大的药物,如降压药、安眠药、退烧药等,家长不应尝试自行处理,而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尽快将孩子送往医院。在等待救援或前往医院的过程中,尽量收集并保留药物包装和说明书,以便医生了解药物成分和剂量。
腐蚀性物质
如果孩子误服了腐蚀性物质,如漂白剂、清洁剂等,切记不要催吐,因为这可能会加重对食道和胃的腐蚀。此时,可以让孩子喝一些牛奶或鸡蛋清,这些物质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减轻腐蚀性物质的伤害。
催吐,何时该做?
催吐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措施,但并非所有情况下都适用。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 对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不建议进行催吐,因为这可能导致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 如果孩子误服的是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禁止催吐,以免加重食道和胃的损伤。
-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昏迷或意识不清,也不应进行催吐,因为这可能导致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正确的催吐方法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果医生建议催吐,可以使用压舌板或手指轻轻刺激孩子的舌根部,引发呕吐反射。催吐后,可以让孩子喝一些温水,再次催吐,重复几次,以尽量清除胃内的残留药物。
就医时,需要准备什么?
在送孩子就医时,家长需要携带以下物品:
- 孩子误服的药物包装和说明书,这有助于医生快速了解药物成分和可能的毒性。
- 如果找不到药物包装,应尽量带上孩子的呕吐物或残留物,以便医院进行毒物鉴定。
- 记录下孩子误服药物的时间、剂量以及出现的症状,这些信息对医生诊断非常重要。
真实案例:误服降压药的惊险经历
2024年,武汉市一名3岁男孩轩轩误将奶奶的降压药当作糖果服用。家人发现时,轩轩已经出现面色潮红、无精打采、嗜睡、恶心、干呕等症状,心率高达每分钟160次,血压偏低。经过医院紧急洗胃、输液等治疗,轩轩才脱离危险。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即使是常见的降压药,如果被儿童误服,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降压药的主要作用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儿童如果误服,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和低血压,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悲剧发生?
预防永远胜于治疗。为了防止儿童误服药物,家长需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妥善存放药物:所有药物都应该存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最好是上锁的药箱或高处的柜子。不要将药物放在饮料瓶或零食包装中,以免孩子误食。
服药时避开孩子:成人服药时应尽量避开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服药,以免孩子模仿。同时,给孩子喂药时不要哄骗说是糖果,这会误导孩子。
定期清理过期药品:定期检查家中的药品,及时处理过期或不再使用的药物,避免孩子接触到。
加强安全教育:教育孩子不要随意食用不明来源的食物,特别是外形类似糖果的药物。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他们不能乱吃未经家长同意的物品。
注意特殊药品:特别关注成人药品的存放安全,特别是具有潜在危险的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激素类药物、避孕药、抗肿瘤药及解热镇痛药等,务必妥善保管。
儿童误服药物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以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大大降低这类意外的发生,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