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内分泌学杂志推荐:异位ACTH综合征的诊疗新进展
欧洲内分泌学杂志推荐:异位ACTH综合征的诊疗新进展
异位ACTH综合征:2025年最新诊疗指南解读
异位ACTH综合征(Ectopic ACTH Syndrome, EAS)是库欣综合征的重要病因之一,由非垂体和肾上腺的肿瘤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引起。该病罕见但病情严重,需要迅速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2025年,《欧洲内分泌学杂志》发布了最新的专家意见,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诊疗指导。
病因与临床表现
异位ACTH综合征主要由APUD瘤(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引起,如小细胞肺癌、类癌、胰岛癌等。此外,非APUD瘤如肺腺癌、鳞状细胞癌、肝癌等也可能导致该病。
该病有两种临床表现类型:
小细胞肺癌型:多见于男性,病程短、病情重,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色素沉着、高血压、水肿、严重低血钾伴肌无力、糖尿病等,通常不出现典型的库欣面容。
类癌型:病程较长,病情较轻,可表现为典型的库欣综合征,如向心性肥胖、紫纹等,同时伴有低血钾性碱中毒和类固醇性糖尿病。
诊断方法
诊断异位ACTH综合征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定性诊断:首先需要确诊为库欣综合征,通过检测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血浆皮质醇昼夜节律、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等。
定位诊断:通过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静脉取血、生长抑素显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手段寻找异位肿瘤。
鉴别诊断:需要与垂体性库欣病相鉴别。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血浆ACTH水平较高,且不受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试验中,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无反应。
治疗进展
2025年专家意见强调了以下治疗策略:
手术治疗:对于能够定位的异位肿瘤,根治性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如果肿瘤无法定位,但库欣综合征症状严重,可以考虑行双侧肾上腺次全切除术。
药物治疗: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可以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抑制剂,如米托坦、酮康唑等。新型药物如生长抑素受体配体(如帕瑞肽)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卡麦角林)也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放射治疗: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肿瘤,如类癌,放射治疗可能有效。
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性
异位ACTH综合征的诊疗需要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合作,包括内分泌科、肿瘤科、外科、影像科和病理科等。专家意见强调,通过多学科协作,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成功率。
结语
2025年《欧洲内分泌学杂志》发布的专家意见为异位ACTH综合征的诊疗提供了最新的指导。通过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策略,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医生需要及时了解这些新进展,以提高诊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