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三院专家解析:早起困难的科学应对之道
珠海三院专家解析:早起困难的科学应对之道
“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已达57%。”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医生王雀良的这番话道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睡眠障碍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性问题。作为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早起困难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身心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要解决早起困难的问题,首先需要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从医学角度来看,早起困难与人体的生物钟密切相关。生物钟,更准确地说是体温节律,决定了我们每天自然清醒的时间。研究表明,人体体温在每天约6:00开始上升,这个时间点是自然醒来的关键。
然而,现代人往往因为各种原因打乱了这个自然节律。不规律的作息、过度使用电子设备、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都会影响生物钟的正常运行。一旦生物钟被打乱,就会出现早起困难、白天困倦、晚上精神等现象,形成恶性循环。
从睡眠周期的角度来看,早起困难还与深度睡眠阶段密切相关。睡眠专家指出,人体在入睡后的1-6小时内就能获得第二天所需的大部分能量,而这些能量主要来自深度睡眠阶段。如果深度睡眠阶段被打扰或缩短,就会导致第二天精力不足,进一步加剧早起困难的问题。
面对早起困难,很多人会选择“硬扛”,试图通过意志力来改变。但这种方法往往效果不佳,甚至可能适得其反。英国睡眠问题专家盖伊·梅多斯(Guy Meadows)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接受与承诺治疗法(ACT)。
与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不同,ACT强调的不是对抗失眠,而是接受失眠这一事实。梅多斯认为,人们越是挣扎着想睡,就越睡不着。因此,他建议失眠者接受自己无法入睡的事实,不要与之抗争。这种看似反常的做法,实际上能帮助人们更快地进入睡眠状态。
除了接受与承诺治疗法,专家们还提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不例外。这有助于调整生物钟,让身体逐渐适应固定的作息模式。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确保卧室安静、黑暗和凉爽,选择适合自己的床上用品。避免在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因为蓝光会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影响睡眠质量。
学会放松:睡前进行深呼吸、瑜伽或冥想等活动,帮助身心放松。避免过度刺激的娱乐活动,减少压力和焦虑感。
适量运动:白天适当的锻炼有助于提高夜间睡眠质量。但要注意,睡前3小时内不宜进行剧烈运动。
健康饮食:避免晚餐过量或摄入咖啡因、糖分等影响睡眠的食物。特别是午后,应尽量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
设置奖励机制:完成早起目标后给予自己小奖励,比如一杯好咖啡或喜欢的小吃,用正面思维鼓励行动。
如果尝试了上述方法仍然无法改善早起困难的问题,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珠海三院睡眠医学中心的王雀良医生提醒,睡眠障碍可能是精神障碍的症状之一,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心理、生理、环境等方面。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更有效地解决睡眠问题。
早起困难虽然普遍,但并非无解。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指导,每个人都有可能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享受高质量的睡眠,迎接充满活力的新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