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俞敏洪到黄渤:如何用简短犀利的语言赢得机会
从俞敏洪到黄渤:如何用简短犀利的语言赢得机会
在关键时刻,一句简短有力的话,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求职面试中,一个精炼的自我介绍可能让你脱颖而出;在项目汇报时,一个清晰的重点总结可能让你赢得领导的认可。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两位善于表达的高手——俞敏洪和黄渤,是如何用简短犀利的语言征服听众的。
从“打扫卫生间”到“金马奖”:简短表达的魔力
俞敏洪在一次演讲中,用一个“打扫卫生间”的故事,给在场的大学生上了一课。他说:“我每年都要面试几百个本科生,大部分都是眼高手低,恨不得上来就当总经理。有的时候,我会试一下,我说‘同学,所有你想要的工作这都没有了,但是我现在有两个卫生间没人打扫,你愿不愿干?’几乎不会有学生说,那我扫吧。实际上,他在拒绝打扫两个卫生间的时候,丢失了一个非常重大的机会。”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却直击要害,道出了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俞敏洪没有用大道理去说教,而是用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听众自己去领悟。
再来看黄渤的例子。在2013年金马奖颁奖典礼上,主持人郑裕玲调侃黄渤的穿着:“你怎么穿身睡衣就出来了,对金马奖也太不重视了吧?”面对这样的调侃,黄渤轻松回应:“对对对,因为他们都是客人嘛,客人到别人家里去,当然要穿得隆重一点儿。你已经五年没来,可这五年我一直在‘金马奖’,这里已经像家一样。回到家里穿什么?回到家里一定要穿得舒服一点儿。”
这段话不仅化解了尴尬,还巧妙地回应了郑裕玲“五年没来”的暗讽,展现了黄渤的机智和高情商。
成功表达的共通点:故事、幽默与直击要害
分析俞敏洪和黄渤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通点:
善用故事和比喻:俞敏洪用“打扫卫生间”的故事,黄渤用“回家穿睡衣”的比喻,都让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生动。
幽默和自嘲:俞敏洪会自嘲是“猥琐男”,黄渤则用幽默化解主持人和同行的调侃。这种轻松的语气能让听众更容易接受。
直击要害,不绕弯子:无论是俞敏洪的“你得先工作,哪怕先打扫卫生都可以”,还是黄渤的“这里已经像家一样”,都是直截了当,不拖泥带水。
如何练就简短犀利的表达?
明确核心观点:在表达前问自己,“我想让对方记住什么?”抓住关键,直入主题。不要试图面面俱到,重点突出一个核心观点即可。
使用简单句子:避免长句,分段表述,用短句更容易被理解。复杂的表达往往让人抓不住重点,而简单的句子则能让人一听就懂。
避免重复:每句话说一次即可,少用“我再说一遍”等重复表达。重复不仅浪费时间,还会让听众失去耐心。
注重逻辑结构:即使是即兴表达,也要尽量有逻辑性。可以使用“首先”“其次”“最后”这样的连接词,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你的思路。
练习倾听:在对话中,倾听对方的观点,这样你的回应才能更加贴切和有针对性。表达不仅仅是说,更重要的是听。
多加练习:就像任何技能一样,表达也需要通过练习来提高。你可以对着镜子练习,或者和朋友进行模拟对话。
记住,简短并不意味着简单,而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最有价值的信息。这需要我们不断练习,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语言的精准度。相信通过学习和模仿,我们都能在各种场合游刃有余地发表看法,用简短犀利的语言赢得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