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病例分享】包映晖主任团队:“三明治”式血管压迫的EMVD手术病案分享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病例分享】包映晖主任团队:“三明治”式血管压迫的EMVD手术病案分享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rainmed.com/info/detail?id=50287

导读:本文分享了一例复杂的三叉神经痛手术案例,展示了全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EMVD)在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患者因左侧面部持续两年的电击样疼痛入院,经磁共振血管成像(MRTA)检查发现基底动脉压迫左侧三叉神经。手术团队采用“三明治”式压迫处理方式,成功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症状。

病史简介

患者基本信息:61岁女性,主诉左侧面部疼痛持续两年,疼痛呈电击样,常在进食或打哈欠时诱发加重。

辅助检查:磁共振血管成像(MRTA)提示:冗长扩张的基底动脉压迫左侧三叉神经至天幕。

图一:MRTA提示左侧冗长扩张的基底动脉(红色箭头)压迫三叉神经。

既往治疗史:患者曾口服卡马西平及其他止痛药物,效果不佳。

诊断:左侧三叉神经痛。

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全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Endoscopic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EMVD)。

术中情况

  1. 责任血管压迫
  • 术中可见左侧三叉神经被冗长扩张的基底动脉和另一侧动脉呈“三明治”式压迫。
  • 基底动脉压迫部位形成明显的神经压迹(如图二所示)。
  1. 手术操作
  • 首先,推开基底动脉以减轻三叉神经压力,观察到压迫点形成的“陨石坑”(如图三所示)。
  • 放置Teflon垫片隔离基底动脉与三叉神经(如图四所示)。
  • 进一步探查发现三叉神经另一侧亦存在责任血管压迫,同样通过Teflon垫片隔离(如图五、图六所示)。

图二:术中可见基底动脉紧紧压迫三叉神经。

图三:推开基底动脉,可见三叉神经基底动脉压迫出来的“陨石坑”。

图四:Teflon垫片予以隔离。

图五:继续探查,发现三叉神经另外一侧也有责任血管压迫。

图六:Teflon垫片予以隔离。

术后情况

患者术后疼痛完全消失,术后第五天顺利出院。

术前

术后

讨论

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优势日益显现。本例手术充分体现了内镜技术的以下特点:

  1. 视野广阔,细节清晰:内镜提供高分辨率的高清影像,具有广角视野和放大功能,可清晰呈现神经与血管的解剖关系。在本例中,内镜的高清成像帮助术者精确辨别责任血管及压迫部位,尤其是在复杂的基底动脉区域。

  2. 减少手术盲区:内镜的灵活性使其能够从多角度观察手术区域,包括显微镜难以直视的盲区。例如,本例中后颅窝深部的责任血管得以完全暴露和处理,显著提高手术彻底性。

  3. 微创操作,组织损伤小:内镜辅助技术允许通过更小的切口和更精确的手术路径完成操作,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神经和血管的牵拉或损伤。本例患者术后恢复迅速,未见明显并发症。

  4. 适应复杂解剖结构:对于病变位置隐匿或血管解剖复杂的病例,内镜技术的多角度可调性和高清成像能力尤为重要。本例中,术者通过内镜有效处理了多处责任血管压迫的复杂情况。

  5. 减少并发症,提升安全性:内镜提供的清晰视野显著降低了盲操作的风险,术中神经、血管及脑干等重要结构均得以精准保护。与传统显微手术相比,内镜辅助下的操作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6. 术后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由于手术创伤小、恢复时间短,患者术后疼痛和不适感显著减轻。本例患者术后五天出院,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结论

本例报告展示了全内镜技术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成功应用,充分体现了其在复杂解剖条件下的独特优势。内镜技术的广阔视野、微创性及高安全性,为三叉神经痛的外科治疗提供了更优的解决方案。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内镜技术有望成为微血管减压术的主流手段。

专家简介

包映晖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行政副主任和神经肿瘤组组长。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第八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科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先后在美国迈阿密大学、德国雷根斯堡大学、美国Barrow神经外科中心等进修学习,擅长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内镜微创手术,各种颅脑肿瘤和脊柱脊髓肿瘤等微创手术
  • 以第一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和上海市科委基金多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参编专著十余本,以主要完成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疗成果一等奖,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等多个奖项。

王宇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颅底复合手术组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内镜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垂体瘤协作组专家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全国青年委员和上海市分会委员,上海市垂体瘤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仁济)培训基地副主任
  •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医疗工作25年。目前专业化从事神经内镜下颅底微创手术工作。精通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疾病的微创手术、各类型复杂难治性垂体腺瘤内镜治疗

兰津 主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 擅长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经颅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以第一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项,上海市卫健委基金1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