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改变命运:从思维突破到人生蜕变
认知改变命运:从思维突破到人生蜕变
“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这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名言,深刻揭示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如何束缚我们的潜力和可能性。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和任务所淹没,很容易迷失方向。然而,真正的成长和进步往往来自于我们愿意面对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从无知到觉醒:认知升级的突破
在中学时期,我们都上过政治课,课上会讲:哲学分成唯心和唯物,唯物主义又分为自然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马列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是最符合真理的哲学。有一段时间,我一直以为,哲学真的就是这样。直到后来读了《苏菲的世界》。
这本书被许多哲学学者批判,说它太过于”民哲”,内容颇多不严谨之处 —— 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讲,无异于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苏菲的世界》之后,又继续啃了所罗门的《大问题》、牛津通识读本(哲学部分),再到梯利的《西方哲学史》 —— 这本书相当艰涩难懂,因为里面大量引用了哲学家的原文。我从初中读到高中,花了三四年才勉勉强强把它翻了几遍。从此,才知道,西方哲学并不像政治书里说的那样。随便翻开一位哲学家,他的思想都是一座流光溢彩的宝库。
这段经历对我的帮助是巨大的。不但重建了对整个哲学史的知识框架,而且从哲学家的思想中,更是学到了许多思考、看待问题的方式。对我来说,这就是一次全面的“认知升级”。
认知升级的具体方法
打破认知局限:通过阅读、学习打破认知局限。正如《教父》台词所说:“花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也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建立新的知识框架:从追求“别人的东西”转向构建“自己的框架”。通过知识管理构建个人知识体系,让自己的知识体系生长,延伸,层叠交叉,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知识图谱。
通过自我迭代实现认知升级:让自己思维接受磨砺、否定和推翻的过程。通过持续的专注不仅能提升我们的能力,还能不断拓展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看到更大的世界。
持续学习与自我迭代
关注社会热点:特别是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的纪念活动。以时政或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命题的切入点,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又一特点,体现了贴近社会、关注现实的课改理念。
注重历史图片、史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以史料作为命题的切入点,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特点。用文献资料、评论、图片资料等史料入题,考查学生感知、感悟历史的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历年中考,万变不离其宗,总是把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考查放在首位。凡课标所要求的、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人物或现象,如:近代化的探索、长征、抗日战争、改革开放、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二战史、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等等,都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同时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是培养学生各种综合能力的前提。
认知改变对命运的深远影响
认知决定思维高度:高水平的认知能力使人在面对相同情况时,作出更明智、更有远见的决策,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占据先机。
视野决定人生格局:出身的家庭,成长的环境,会牢牢地束缚住穷人的视野,让他看不到远景,变得短视,耽于眼前的满足。最简单的例子:学习。许多家长看不到让孩子上学的必要性,他们更倾向于让孩子在家务农、打工——即使他们并非没有这个能力。
思维模式影响行为选择:从出卖体力到出卖智力,是一次自我迭代;从压榨自己的劳动力,到撬动资源,是一次自我迭代;从“工作就是出卖时间换钱”,到“工作就是跟团队一起创造价值”,是一次自我迭代。
正如美团创始人王兴所言:“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真理:真正的成长和进步往往来自于我们愿意面对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人生的真正提升,不在于做简单和舒适的事情,而在于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只有当我们勇于接受困难和挑战时,我们才能获得实质性的成长。这种成长不仅体现在技能的提升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我们认知能力的飞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