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天师道:千年修行的秘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天师道:千年修行的秘密

引用
网易
7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IP8C9690541WA8I.html
2.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4-06/20/content_1443314.htm
3.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60811/china-taoism-terry-kleeman/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D%A3%E4%B8%80%E9%81%93/1269313
5.
https://www.sohu.com/a/846604043_121348502
6.
https://zhuanlan.zhihu.com/p/161679544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9%E5%B8%88%E9%81%93

天师道,又称正一盟威之道,由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是道教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宗派之一。其信仰神仙实有,强调通过修行可获长生,并主张“道法自然”,以及“正一”的修行与治世理念。天师道的修行方法多样,包括内丹修炼、符咒法术、斋醮科仪等。自张道陵创立以来,历经千余年传承不断,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体系。历代天师作为道教的领袖,不仅传承了道教的教义与修行方法,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民众排忧解难,赢得了广泛的信仰与尊重。

01

创立背景与基本教义

天师道创立于东汉末年,创始人张道陵(34-156年)原名张陵,字辅汉,沛国丰县(今江苏丰县)人,相传为汉初名臣张良的八世孙。他少时博通五经,后因不满时政,隐居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市北)学道,后又入蜀,在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修道。据《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载,张道陵在鹤鸣山修道时,太上老君降临,授予他《道德经》和《正一盟威妙经》,并赐以“天师”之号,命其以“正一”之法教化百姓。

天师道的基本教义包括:

  1. 神仙实有:天师道认为,神仙是真实存在的,通过修行可以达到与神仙相通的境界。

  2. 长生久视:强调通过内丹修炼等方法,可以实现长生不老。

  3. 道法自然: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规律。

  4. 正一理念:强调“正一”的修行与治世理念,即以正统的道教教义来引导众生。

02

独特的修行体系

天师道的修行体系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内丹修炼、符咒法术、斋醮科仪等。

  1. 内丹修炼:以内丹修炼为核心,通过存思、打坐、站桩等方式打通大小周天,达到天人合一之功效。内丹修炼强调“炼己筑基、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的修炼步骤,通过内炼精气,修炼内丹,经过丹能在经络里的不断疏通,从而达到“经络全通、百骸俱暖”高质量生活状态。

  2. 符咒法术:符箓法术是天师道的重要特色。符箓通常表现为符号、图形,指记录于诸符间的天神名讳秘文,一般书写于黄色纸、帛上。符箓是天神的文字,是传达天神意旨的符信,用它可以召神劾鬼,降妖镇魔,治病除灾。符箓法术等源于道教创始早期的天师道。当时的道教人士以符水治病、驱赶瘟疫、行祭祀之礼,得到广大贫苦百姓的支持,因而符箓、法术便成了天师道最大的特色,用以降妖除魔、替天行道。

  3. 斋醮科仪:斋醮科仪是道教文化之瑰宝,是道士必修的功课。道士需要修习经典,熟悉经韵,学习法事科仪,以便能为信众禳灾祈福等。科仪是道教文化之瑰宝,是道士必修的功课。此外,出家道士或居士亦须做早晚功课,且于诸天尊诞辰之日须设斋醮祝贺。

  4. 红尘修行:天师道强调在俗世中修行,不逃避红尘场上的烟火历练。平日需要工作以解决生计问题,然后以修心、修行、行善、布施等为主要修行方式。因在红尘中修行需要面对芸芸众生,因此,若修行得法,亦功德无量。

03

千年传承与现代影响

天师道自创立以来,历经近两千年传承不断。其祖庭位于江西龙虎山的嗣汉天师府,始建于北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系宋徽宗赐建给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的府第,至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朝廷敕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龙虎山、阁皂山、茅山)符箓兼御前教门公事”。元朝统治中国时,共历六代天师,均赐银印,视二品,其中,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特授“金紫光禄大夫”,封“留国公”,赐金印,视一品。明洪武元年(1368年),太祖朱元璋封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为“正一嗣教大真人”并赐白金十五镒重修天师府第,洪武三年(1370年),钦命加赐“永掌天师道教事”,立“万法宗坛”,从此奠定了嗣汉天师府在道教中正一祖庭的地位。

1983年,嗣汉天师府被国务院列为全国21所重点保护宫观之一并对外开放,自清末以来衰落毁弃的府第、殿堂开始大规模的复建。目前天师府的格局为四进前宫后府式古徽派建筑群,重檐丹楹,彤壁朱扉。头门对联“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极显神仙洞府、相国侯门之威严;两厢分列玄坛殿和法箓局;二进之玉皇殿金碧辉煌,“宫保第”古色古香;三进为清代同治年间修复的天师居室,授箓院与“万法宗坛”分置两侧;四进为灵芝园、敕书阁,另有百花塘。

天师道在现代社会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从1991年起,天师府恢复了对海外弟子授箓科仪,1995年恢复了对内地正一派弟子的授箓科仪。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授箓弟子已经超过8000人,接纳皈依弟子近5万人。与道教科仪融为一体的道教音乐也得到了抢救和恢复,并多次出访演出,参加大型醮仪活动和道教音乐汇演,得到海内外同道的一致好评。

04

结语

天师道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的重要流派,以其独特的修行体系和文化传承,在中国乃至世界宗教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在现代社会,天师道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通过各种方式积极融入现代社会,为民众提供精神寄托和文化滋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