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在大萧条中的致命错误:历史不会重演但会押韵
美联储在大萧条中的致命错误:历史不会重演但会押韵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市遭遇“黑色星期四”,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暴跌11%,随后几天更是连续暴跌,开启了长达数年的大萧条时期。这场始于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全球,导致数千万人失业,数千家银行倒闭,成为20世纪最严重的经济灾难。
在这场危机中,作为美国中央银行的美联储表现备受争议。成立于1913年的美联储,其核心职责是制定货币政策和监管金融机构。然而,在大萧条期间,美联储却犯下了严重错误,不仅未能阻止危机,反而加剧了经济衰退。
美联储的致命错误
在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没有按照市场预期及时放松政策刺激经济复苏。相反,为了维护金本位制度,美联储从1931年开始将利率从1.5%提高到3.5%。这一错误决策导致了严重的通货紧缩,经济活动进一步萎缩。
更令人震惊的是,面对银行挤兑风潮,美联储没有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而是放任银行倒闭。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美国有近万家银行相继倒闭,直到1934年存款保险制度建立,银行持续倒闭现象才得以终止。
美联储的这些错误决策,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流行的清算主义理论影响。该理论认为经济需要经历一段通货紧缩时期来清除20年代的过度繁荣。然而,这种观点显然低估了危机的严重性,最终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历史不会重演但会押韵
90多年后的今天,美联储再次面临复杂的经济形势。2025年2月,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最新发布的CPI数据高于预期,暗示利率将在可预见的未来保持高位。这一表态引发了市场波动,三大股指盘中跌幅一度均超1%。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呼吁降低利率,称利率应该降低,而且应该和即将实施的新关税“齐头并进”。这表明,美联储正面临来自政治层面的压力,其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挑战。
历史教训的启示
大萧条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货币政策的错误决策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美联储需要在保持政策独立性的同时,审慎应对经济形势的变化。
此外,大萧条期间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也值得深思。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的实施,不仅没有保护美国利益,反而引发了全球贸易战,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危机。这一历史教训提醒我们,在面对经济不确定时,开放合作才是正确的选择。
虽然当前的经济环境与90年前大不相同,但历史的警示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正如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所说:“如果你想了解经济学,就去研究美国和世界经济遭遇的最大灾难。”通过回顾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