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荣格八维:心理类型的八个维度及其内涵、意义与相关辨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荣格八维:心理类型的八个维度及其内涵、意义与相关辨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rongsao.com/7881.html

荣格八维是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提出的心理类型理论,该理论将人的心理类型分为八个维度,包括外倾思维(Te)、内倾思维(Ti)、外倾感觉(Se)、内倾感觉(Si)、外倾情感(Fe)、内倾情感(Fi)、外倾直觉(Ne)和内倾直觉(Ni)。这八个维度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心理类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荣格八维各维度基本概念

  • 外倾思维(Te):关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案,重视实用性和有效性。具有强烈外倾思维的人通常善于组织、计划和履行,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偏向于采取逻辑性和分析性的方法。

  • 内倾思维(Ti):关注观念和理论,重视逻辑性和一致性。具有强烈内倾思维的人通常善于思考、分析和批评,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偏向于遵守严格的规则和原则。

  • 外倾感觉(Se):关注现实世界的感官体验,重视舒适和满足感。具有强烈外倾感觉的人通常善于观察、感受和适应环境,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偏向于寻求实际的效果和结果。

  • 内倾感觉(Si):关注过去的经验和传统,重视稳定性和连续性。具有强烈内倾感觉的人通常善于回忆、保存和传承知识,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偏向于遵守过去的经验和规范。

  • 外倾情感(Fe):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重视和谐和关系。具有强烈外倾情感的人通常善于理解和关心他人,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偏向于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 内倾情感(Fi):关注个人的价值观和信念,重视独立和个性。具有强烈内倾情感的人通常善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和信仰,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偏向于遵守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

  • 外倾直觉(Ne):关注可能性和新经验,重视创新和多样性。具有强烈外倾直觉的人通常善于发现新的观点和可能性,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偏向于寻求不同的方法和途径。

  • 内倾直觉(Ni):关注未来的愿景和框架,重视计划和指导。具有强烈内倾直觉的人通常善于预测和计划未来,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偏向于遵守未来的发展和趋势。

心理类型的平衡组合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心理类型通常表现为一个平衡的组合,而不是完全偏向某个维度。例如,一个人可能同时具有外倾思维和内倾思维的特质,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兼顾逻辑性和原则性。同样,一个人可能同时具有外倾感觉和内倾感觉的特质,他们在关注现实环境和寻求个人价值观之间寻求平衡。

荣格八维的意义

  • 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心理类型和与他人相比的优势和劣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

  • 人际关系:通过观察他人的心理类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需求,从而建立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荣格八维是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心理类型体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审视自己和他人。通过了解和应用这一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需求,提高沟通和合作的能力,从而实现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

关于荣格八维的常见误解及荣格的立场

在MBTI等相关话题中,存在很多对荣格八维的误解,比如:

  • Se被误解为喜欢运动、喜欢漂亮的东西、现充。
  • Fi被误解为情绪化。
  • Si被误解为传统主义、教条且经验主义。
  • Fe被误解为共情、会很舒服的讲话。
  • Ni被误解为先知。
  • Ti被误解为逻辑、就是思考。
  • Te被误解为执行力、是霸道。
  • Ne被误解为混乱人。

但荣格的八维类型学说的创立,就带着人本主义色彩,有很多反“常识”的定义,比如把情感这个功能定义为“理性功能”,思维和情感两个对立而不分优劣的功能等。荣格是反对可能带来刻板印象(歧视)理论的人。

内倾(I)和外倾(E)的区别

概念区别:外倾想要融入客观世界,并同时改变客观世界,内倾想要客观世界莫挨他们,并且逃避客观世界对他们的影响。例如拿破仑是典型的外倾,康德是典型的内倾。

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既有“内倾”的一面,又有“外倾”的一面。荣格所说的“内倾”和“外倾”人格化,从字面上看,内倾是“力比多转向内在”,外倾是“力比多转向外在”。当以形容词的方式使用这些术语时,可以定义一个特定个体使用不同意识功能的方式。

八种不同的心理类型在同一个个体身上很少或者从不具有相同的强度和发展水平,并且只有一种类型是主导功能,无论是在强度还是在发展水平上,但并不存在单凭某一件事、某一句话就判断出对方主导类型的情况,因为不清楚他那时候用的功能是不是主导功能。

内倾功能的定义

  • 内倾感觉(Si):专注于现实的实感,例如美食、音乐等带来的感受,并去追求这种感受。作为一种认知过程,“受到由客观所引发的主观感受的强烈程度影响”。一个强烈认同这个功能的人会立刻对内在的、身体的感觉做出反应,例如在晚宴上,食物等带来的感官体验比晚宴安排更能决定他或她的开心程度。在适应外在的事物时,Si就处在与原型相对的一端,既不是客体也不是情境本身,而是最终会控制这个功能的注意力(被主观的感受控制)。

  • 内倾思维(Ti):从个人关系的角度看,是一个较难对付的内倾功能。这种人拥有一种很特别的情感,只使用一种消极的方式去看待问题,避免让自己去感受那些肯定会令人不安的东西(例如情感)。使用这种功能时会躲避客体,去建立他的概念世界,并且从不逃避对一个想法的思考,因为认为逃避的结果是危险的、破坏性的、异端的或者会伤害他人的情感。在适应外在的事物时,Ti就处在与原型相对的一端,既不是客体也不是情境本身(不是无视范围思考客观情况“是什么”),而是最终会控制这个功能的注意力(主观在情景内停不下来的构建“概念”世界)。

  • 内倾直觉(Ni):关注的是“意识的背景过程”,能“理解从先天遗传的无意识中涌现出来的意象”,可以直觉觉察到原型意象,好像能够“看到”它一样,是一种可以带来视觉体验的功能,对于他人而言是“神秘的”。例如荣格的来访者能看到自己腰上有蛇这种内倾直觉的表现。

  • 内倾情感(Fi):只能感受到情境的原型意象,无法看到原型意象。如果把印度视为内倾情感在集体意识中是主导功能的国家,三个盲人和一只大象的故事能说明这个功能。知道在什么时候内倾情感功能会感觉“不好”很重要,它对整体的原型范畴感觉“不好”,因为在整个原型的不好没有被完全体验完之前,它不会停下来。Fi是一个非常难以把握的功能,所谓的Fi爆炸(愤怒),是因为打断了Fi对于某一个领域、某一个事物最深层的“爱”,打破了Fi自我与客体对象应有的距离,会导致愤怒、抑郁等情绪。

外倾功能的定义

  • 外倾感觉(Se):作为一种认知过程,寻求的是“积累对具体客体的实际体验”,这个功能强烈关注“在那里正在进行的”现实,使用这个功能时无法注意到同时还有其它的事情发生。我们对外倾感觉的认知常存在误区,如认为它是冲动、粗俗、现实等,但健康状态下它只是对客体的专心而已。

  • 外倾思维(Te):着迷于建立概念,频繁地忽略应该即刻思考别人在表达什么和什么样的语言回应是适切的,会一直坚持让这些概念去控制所有人的行为。从另一方面看,很多科学体系都使用了这个功能,如约翰·洛克建立的施政原则、莫扎特制定的音乐概念、达尔文建立的生物进化论等,功能本身无好坏,但个人的认知水平和方向有好坏。

  • 外倾直觉(Ne):会直接卷入到客体的可能性中,对于强烈认同这个功能的人而言“他的全部生命都会淹没在整个新情境之中”。可以用交通灯来隐喻这个功能的运作,当绿灯出现时,可以通行,红灯出现时交通暂停,黄灯出现时,需要用心等待。对于不具有同等外倾直觉发展水平的人而言,他们察觉不到这个交通灯,会觉得这类人在不遵守交通规则。

  • 外倾情感(Fe):是对他人的情感——也即是情绪和偏见,或者广义上来说是对社会的,一个强烈认同这个功能的人的人格“表现出对外在情境的适应,她的情感与客观情境和共同价值相协调”。时常会因为他人认为的客观的价值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好坏,例如女性被外倾情感带入到她“爱的选择”中,选择的是客观价值标准中“合适”的对象。在功能使用正常的情况,外倾情感更能够让人感受到欣赏和同情。

荣格八维是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心理类型体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审视自己和他人。通过了解和应用这一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需求,提高沟通和合作的能力,从而实现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