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你的手机可能正在偷听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你的手机可能正在偷听你!

引用
知乎
8
来源
1.
https://zhuanlan.zhihu.com/p/562926052
2.
https://www.sohu.com/a/376937627_653604
3.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5800640
4.
https://blog.csdn.net/xiangxueerfei/article/details/129276574
5.
https://blog.csdn.net/qq_16640671/article/details/140120991
6.
https://www.easemob.com/news/4110
7.
https://www.kaspersky.com.cn/blog/smartphones-eavesdropping/10085/
8.
https://www.kaspersky.com.cn/blog/smartphone-spying-protection/10567/

你是否发现,刚和朋友聊过的东西,手机就推送相关广告?这种看似"巧合"的现象,背后可能暗藏玄机。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手机监听已经不再是谍战片中的专属情节,而是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威胁。

01

手机监听的六大技术手段

硬件植入:微型芯片与伪装设备

最直接的物理手段是植入微型跟踪芯片。这种芯片体积小巧,可以插入SIM卡槽,通过无声接听实现窃听。更隐蔽的方式是更换充电头,将窃听设备伪装成日常用品。

伪基站攻击:降级通信协议

伪基站可以恶意干扰附近基站,强制将手机通信降级到2G网络。由于GSM网络存在单向认证机制的缺陷,第三方可以实时解码监听短信、语音等通信内容。

恶意软件:无孔不入的应用层攻击

通过WiFi植入、钓鱼邮件、二维码下载等手段,监听软件可以悄无声息地潜入手机。这类软件不仅能监听短信、通话,还能伪装成合法应用,让用户难以察觉。

系统漏洞:假关机状态下的持续监听

通过Hook系统shutdown方法,恶意程序可以让手机处于"假关机"状态。即使用户以为已经关机,手机仍在后台运行,持续窃取短信、通话记录、位置信息等敏感数据。

传感器监听:利用手机内置设备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发现,某些APP可以利用手机加速度传感器实现语音窃听,准确率高达90%。这是因为声音信号会引起手机震动,传感器能捕捉这些震动,从而推断出语音内容。

厂商权限:来自设备制造商的潜在威胁

手机制造商拥有对设备的高权限管控。理论上,如果厂商愿意,他们可以远程控制手机功能,甚至监视用户生活。这种威胁虽然少见,但确实存在。

02

如何判断手机是否被监听?

监听行为往往伴随着一些异常现象,以下8种情况需要特别警惕:

  1. 拨打自己手机号能接通:正常情况下,拨打自己的号码应显示"对方正在通话中"或"用户正忙"。

  2. 通话时出现回音:明显的回音可能是监听软件导致的信号干扰。

  3. 持续的噪音或杂音:如果在多次通话中都出现无法听清的噪音,很可能已被监听。

  4. 自动切断现象: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频繁被切断,可能是监听软件的干扰。

  5. 按键反应迟钝:如果手机按键反应变慢,且持续2-3秒,需要检查近期是否下载了不明应用。

  6. 无缘无故卡顿:即便卸载大量软件,手机仍卡顿,可能是监听软件占用大量内存。

  7. 通讯录出现陌生号码:不明号码的出现可能是监听者为监听通话而添加。

  8. 流量话费异常增加:无缘无故的费用增加可能是监听软件在后台运行导致。

03

如何防范手机监听?

关闭个性化推荐

在手机桌面点击用户头像,进入设置,关闭"个性化推荐"功能。这样可以减少APP对用户行为的追踪。

限制广告跟踪

进入手机设置-隐私-广告与隐私,开启"限制广告跟踪"。这可以防止广告商基于设备标识符创建个人资料。

取消用户体验改进计划

在设置-系统和更新中,取消"加入用户体验改进计划",减少数据上传风险。

管理应用权限

进入设置-应用和服务-权限管理,对麦克风、通讯录等敏感权限进行严格管理。不需要使用麦克风的应用应设置为"禁止",必要应用则设置为"仅使用期间允许"。

此外,日常使用中要注意:

  • 不要随意将手机借给陌生人
  • 不要点击不明链接或扫描可疑二维码
  • 手机丢失后要立即挂失并更改重要账号密码
  • 定期检查手机系统和应用更新,及时修补安全漏洞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同时也带来了隐私泄露的风险。通过了解手机监听的技术手段,学会判断手机是否被监听,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数字隐私。记住,隐私保护意识的提升是防范监听的第一步,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才能真正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防止手机变成我们的"隐形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