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56!“没事儿”热线如何解“心事”?
12356!“没事儿”热线如何解“心事”?
2025年1月1日起,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在多个地区正式开通。这是全国首个统一的心理援助热线,数字也很好记,12356,没"4",也就是"没事儿"热线。
北京12356心理援助热线运行情况
在北京"12356"心理援助热线实时监控平台,记者看到,从2025年1月1日热线开通,不到5天时间,接听咨询电话近500通,通话时长170个小时。其中50%以上的热线都是北京地区市民打来的,河北、山东等地也有不少来电咨询者。
据北京精神卫生保健所副所长李京渊介绍,从地图颜色可以看出各省的来电量,北京、河北来电量是比较多的。通过人群分布、年龄分布可以发现,19岁到30岁,还有31岁到45岁年龄段的来电者的占比比较高。从来电原因可以发现,包括家庭成员的关系紧张、情感问题、职业发展、孩子教育等等。还有来电的情绪问题可以发现,像焦虑、恐惧、紧张以及抑郁情绪等,这些情绪占来电量的比例也是比较高的。
北京"12356"心理援助热线是24小时在线服务,第一批接听专业人员327名,由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组成。据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中心主任沙莎介绍,接线员会运用非常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的技术,比如倾听、情绪管理等手段,多维度进行情绪干预。接线员必须有在一线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治疗的相关技术和积累,这样,可以在接线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现在所有接线员分一线和二线,一线负责接听,二线负责处理一些极端事件。
12356热线全国推广计划
目前,各省市都在陆续将当地的心理援助热线与"12356"连接,到2025年5月1日,全国范围将全部接通。其实很多地方此前就有自己的心理援助热线,比如杭州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在2004年就设立了。20年来,他们的工作人员说能明显感到电话数量的增长,仅去年,就有62000多个电话呼入。
人工热线的价值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还要坚守这样一条人工热线?专家解释说,人与人之间是要建立关系的,心理咨询本质上是一种人际关系。虽然网络咨询等技术不断发展,但热线能补足面对面咨询的可及性问题,在任何大家需要的时间里,可以获得最专业的心理相关的解答,从中梳理自己的问题,宣泄自己的情绪。
统一热线的意义
国家卫健委决定将12356作为全国统一的短号码,有以下几点好处:
- 提高公众的知晓率和便利性。以前全国各省的热线都有自己的号码,记忆起来非常复杂。
- 整合资源,可以提高服务效率。
- 建立统一的联动调度,便于从国家层面与110、119、120等其他紧急服务热线建立联动机制,提高应对心理危机事件的协同效率。
- 增强服务的权威性和可信度。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确保公众可以获得高质量标准化的心理健康服务。
- 扩大服务的覆盖人群,满足各式各样的多样化的需求,尤其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和一些特殊群体。
如何判断心理问题
专家介绍了两个标准来判断心理困扰是否为病态:
- 时间标准:比如焦虑持续一个月以上,抑郁情绪持续两周以上。
- 严重程度:这种焦虑抑郁的状态是否让个体感到非常痛苦,是否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
心理调适方法
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中心主任沙莎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缓解焦虑抑郁情绪的方法:
- 腹式呼吸:通过深呼吸来放松身心。
- 蝴蝶拍技术:模拟母亲拍打身体的动作,帮助缓解惊恐情绪。
- 渐进式肌肉放松:通过让身体达到极致紧张后再放松,帮助摆脱焦虑。
- 冥想、放松等其他方法。
心理健康问题现状与应对
《2023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披露,我国抑郁症患者达9500万人。近年来,心理健康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重大的民生问题。目前全国有精神卫生医疗服务机构约6000家,跟2010年相比,增加了205%。全国精神科执业注册医生5万多人,和十年前相比增加了144%。
北京精神卫生保健所副所长李京渊指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一些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职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些都有可能会引起一些焦虑抑郁的心理问题发生。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比较凸显,比如孤独的老人或者说老年抑郁等,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也是越来越早,这些都有可能和心理问题有一定关系。
目前,从理念上,对于心理问题的人员和精神障碍患者来讲,社会上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歧视,很多患者在患有精神疾病以后,不敢让家人知道,不敢让亲戚朋友邻居知道,甚至很多患者患病以后出现不再去上学,不再去工作等情况,都和病耻感和污名化有直接关系。此外,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在一些基层,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的服务还不能触及每一个点。我们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等服务的能力还需要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