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那里明明没有人,却传来钢琴声:校园鬼故事为何常发生在“音乐教室”?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那里明明没有人,却传来钢琴声:校园鬼故事为何常发生在“音乐教室”?

引用
1
来源
1.
https://everylittled.com/article/191363

音乐教室的钢琴声是校园鬼故事中一个非常经典的元素。在日本和台湾的校园鬼故事中,这种元素都有广泛的体现,但又存在一些差异。本文将探讨这种现象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日本和台湾的差异。

通常这類发出灵异乐声的鬼魂,生前若不是熟悉音乐的学生,就是音乐老师,性别常是女性。这名鬼魂因白血病去世,和不少日本音乐教室钢琴声怪谈一致。似乎病死是個死亡的好理由,演奏者的艺术气息也可与病弱形象相连,配得上她们的,則是肺结核、白血病这类在文化隐喻上被认为高雅、脆弱的疾病。在日本,这类特别教室常有怪谈:音乐教室深夜传出钢琴声,是日本学校怪谈里,除了厕所怪谈外,最知名、最经典的部分。

什么是特别教室?

“特别教室”指的是学校里除了普通教室以外的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生物教室(理科教室)。

在日本,这类特别教室常有怪谈:音乐教室深夜传出钢琴声、音乐教室的贝多芬和美术教室的蒙娜丽莎画作眼睛会动、理科教室的人体模型半夜会走动……这些是日本学校怪谈里,除了厕所怪谈外,最知名、最经典的部分。

应该不是巧合,台湾也有不少这类“特别教室”传说。台湾特别教室传说没有日本兴盛,很难说实际的口耳流传说有多少,但若从1990年代流行的鬼故事集来看,特别教室倒是很常出现的主题。

网络论坛里,可以看到一些“特别教室”故事的口传纪录,鬼故事书籍的作者也常声称,他们的小说是根据传说梗概加以渲染。无论口传程度如何,“特别教室”在书面文字中都有不少身影。

台湾的特别教室传说,以“音乐教室”为最多,几乎都是延伸自“无人音乐教室的钢琴声”这个主题。其次是“画像/照片会动”的类别,地点可能为美术教室、音乐教室或校史馆。再来还有一些和生物教室、保健室相关的传说。

无人音乐教室的钢琴声

日本的音乐教室怪谈,主轴多是“在没有其他人的音乐教室里,听到了钢琴弹奏的声音”。台湾的音乐教室灵异传说,也以为无人教室的钢琴声为主要梗概。以目前看到较早的音乐教室鬼故事,是1992年罗问《校园鬼话》中的《马公国中的恐怖钢琴声》:

学校里的音乐教室半夜会传出诡异钢琴声,查看却没看到人,因此有闹鬼之说。某天,不信邪的工友持木棍冲进音乐教室,想教训装神弄鬼的人,却连滚带爬出来,口中喊着“有鬼!”隔天便辞职。

周亮有天掉了弹珠,放学后进音乐教室寻找,却看到钢琴琴键自己上上下下,仿佛有个隐形人正在弹奏。周亮爬出音乐教室,钢琴声却刹那停止。从此,他上音乐课总是最晚进教室、最早离开。(《校园鬼话》,1992)

为什么会有“音乐教室鬼故事”的想象?

台湾为什么会有关于“音乐教室鬼故事”的想象呢?可能跟电影有关。作者罗问在这篇故事的前言提到:“以前看恐怖片,只要是以学校为场景,就一定少不了音乐教室在半夜里频频传出悲伤的钢琴声,待人查看,音乐教室里一定不见半个人影,然后由此推演出一连串的怪事。”

我们不知道罗问指的“以学校为场景”的恐怖电影是哪一部,但很可能是日本电影。

这时是1992年,常光彻和日本民话学校怪谈委员会相继出版《学校の怪谈》(1990、1991)书籍系列的热潮才刚发生,东宝电影公司依据常光彻搜集传说改编的电影《学校の怪谈》(1995)尚未上映……尽管如此,在1992年之前,日本电影中可能已经存在“音乐教室无人钢琴声”的桥段,毕竟这一怪谈在日本相当有名。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达志影像

假使不限于“音乐教室”这个空间,“无人钢琴声”情节在台湾出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976年,姚凤磐导演的电影《子夜歌》。

《子夜歌》当中,主角看见不少幻影,其中一段就是“无人弹奏的钢琴,键盘情况下自行上下跳动”的影像。后来又出现了一名绿光人影,近看才发现是一名女鬼……这段影像是“无人弹奏的钢琴”恐怖要素的一段流传痕迹,但并没有置于“学校怪谈”的脉络下。

音乐教室里明明没有人,却传来钢琴声

因此,要说台湾校园传说里的“音乐教室钢琴声”,很可能离不开日本学校怪谈的影响。

日本“音乐教室钢琴声”的由来很早,在1949年就有流传:群马大学讲堂深夜会传出钢琴声,原来是学习钢琴、却因结核死亡的女学生作祟。键盘上还沾了她的血迹。

常光彻学校怪谈领域的奠基之作《学校怪谈:口传文学的研究I》里提出一个重要的观察:厕所和特别教室的怪谈,比其他学校空间更多。明明学生多数时候都待在普通教室,但是那些学生们短暫造访的特别教室,却有更多怪谈。

常光彻1985年在国中采集的学校怪谈中,就有“音乐教室里明明没有人,却传来钢琴声”的故事。同类传说还有“音乐教室深夜的钢琴声,是因病死去的音乐老师所弹奏”、“某位学生晚上到学校拿东西,发现没见过的女孩子在弹着琴,原来数年前因白血病死亡的、喜欢弹钢琴的女孩。”等。

音乐教室钢琴声怪谈最基础的形态,只有短短一句“无人的音乐教室里传出钢琴声”,《马公国中的恐怖钢琴声》比这多一点,还有主角看到“仿佛有个隐形人正在弹奏”的画面。但大抵仍属于较为简单的故事,没有说明那位“隐形人”的身世。“鬼魂身世”可以带来不少戏剧性,那些以小说体裁写下的故事,多半不会错过铺陈鬼魂身世的機會。

  • 无人的练唱声

20年前,学校里有一位想投考热门音乐系的女学生。她从小学小提琴,成绩优秀,很得老师疼爱。她想考声乐,常常放學后还在音乐教室练唱,进步很多。但在联考前2个月,她得了白血病,在联考前就逝世了。在那之后,音乐教室就说常常发生怪现象。

比如接近合唱团比赛或民歌比赛时,音乐教室就会传出女高音练唱声和小提琴演奏声。有人放学后回頭去拿课本时,听到小提琴的声音;也有人放学后听到女高音练唱声,但所有教室的灯都沒有亮。(《校园鬼故事PART3》,1995)

  • 彻夜微笑的贝多芬

邻居家女孩唐裴妮想考音乐系,借了一间旧校舍教室练琴,“我”陪她前去练习。但在练到一半时,音乐教室的贝多芬画像却在笑,墙上的音乐家照片也都露出骇人笑容。

两人想逃离音乐教室,却差点打不开门,靠唸佛号化险为夷。原来旧校舍原本是日据时代皇军的行刑场。

后来,一位女音乐老师在失踪三天后,被发现死在音乐教室,被钢琴琴盖夹断颈骨。女老师死后,音乐教室到三更半夜就会传出琴声,那刚好是女音乐老师平常弹的曲子。(《学校恐怖夜话》,1996)

《无人的练唱声》里对于女鬼身世的描述相当详细。通常这类发出灵异乐声的鬼魂,生前若不是熟悉音乐的学生,就是音乐老师,性别常是女性。这名鬼魂因白血病去世,和不少日本音乐教室钢琴声怪谈一致。

似乎病死是個死亡的好理由,演奏者的艺术气息也可与病弱形象相连,配得上她们的,則是肺结核、白血病这类在文化隐喻上被认为高雅、脆弱的疾病。这两篇“音乐教室钢琴声”的小说,都存在一些额外的部分,主要是消费故事中那些“音乐气质美女”的形象。

《无人的练唱声》里,一位学长讲到这位有才华的不幸女学生的故亊,其中一位学弟的反应是:“大叹自己不是出生於那个年代,否则能一睹这美女的风采”。

《彻夜微笑的贝多芬》则更强调音乐气质美女的美色——在主角“我”眼中,唐裴妮是位“气质适合音乐系”的气质美女。主角陪仰慕的唐裴妮去旧校舍练琴,本身就是怀著追求、接近她的心思。在这时刻,美女唐裴妮居然还主动倒在主角怀里喊说有鬼,因为她看到贝多芬画像在笑。主角心臟剧烈跳动,这时没想到鬼,却只看著唐裴妮。

两人被可怕的笑声包围时,主角还问天:“为什么要在賜給我暖玉温香的同时,却要附带这么痛苦的折磨?”——尽管有灵异,但这段完全是给怀春少年主角的福利吧?灵异只扮演了助攻的角色,故事中美丽又有气质女主角的投怀送抱才是重点。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达志影像

墙上的贝多芬在笑

《彻夜微笑的贝多芬》里同时写到两个知名的音乐教室怪谈:“贝多芬画像”与“音乐教室钢琴声”。“贝多芬画像”也是日本十分经典的学校怪谈,传说内容包括贝多芬眼睛会放光、眼睛会动、表示愤怒、流眼泪、从画里出来弹钢琴……等。

贝多芬画像之所以会产生传说的理由,可能是因为贝多芬在日本十分受欢迎,加上他的肖像看起来表情十分坚毅,容易令学生产生可怕的联想。台湾很少听说贝多芬画像的传说,我甚至不太确定,从小到大有没有在学校里看过悬挂的贝多芬肖像。

“贝多芬画像”不太像是台湾传说,更像是日本原生的学校怪谈。那么《彻夜微笑的贝多芬》出现贝多芬肖像怪谈,即是一个台湾校园鬼故事吸收了日本学校怪谈的例子。即便“贝多芬画像”是日本学校怪谈,在《彻夜微笑的贝多芬》这篇里的灵异归因,却非常台湾式——是台湾常见的“学校以前是日据时代皇军行刑场”的主题。

故事后半出现的钢琴声,其原因则和日本学校怪谈较有共通之处,故事中说钢琴声源自“被钢琴琴盖夹断颈骨的女老师”。“被钢琴琴盖夹死”的想象日本也有,松谷美代子《现代民话考》所记录的一则音乐教室钢琴声传说,就是关于“少女被突然盖上的钢琴夹断手指而死、死后继续弹钢琴”的故事。

台湾传说中的音乐声,不只限于钢琴

整体来说,台湾的音乐教室传说,有一點和日本相当不同:台湾传说中的音乐声,不只限于钢琴。除了钢琴以外,也有大提琴、小提琴、歌声等。《无人的练唱声》里出现的就不是钢琴声,而是“女高音练唱声和小提琴演奏声”,反而没有钢琴声。以下这个记录于1994年的故事,则有大提琴声:

托儿班旁边有一间原属于室弦社的空教室,里面遺留了一把断弦的低音大提琴,曾经有人在教室內听到低音大提琴声。某回一位学长晚上九点半在教室看书,响起了钢琴声,但教室内空无一人……(BBS, 1994)

日本的“音乐教室钢琴声”怪谈,却不存在音乐声种类如此多元的现象。岩仓千春在《幸福的Email》一书中介绍钢琴声怪谈时提到,传说中被听到的声音几乎都是钢琴声,钢琴声以外的乐器极端地少。

台湾也有不少钢琴声的传说,可見于谢佳静硕论《学校怪谈的台日比较》里某些“地下室没人弹的钢琴发出声音”、“有人在音乐教室楼下听到钢琴声,上去看时,钢琴间自己动起来”等传说。但相较之下,各式各样的人声与乐器声并不算少,这应该可以说は台湾音乐教室传说的一种特色。

音乐教室的乐声这类传说为什么会产生呢?日本学者会说,可能是因为钢琴给予人的严肃慎重氛围太令人印象深刻,在家庭中钢琴还不普及的时代,钢琴是相当特别的存在,因此产生了关于钢琴的想象。

日本的音乐教室怪谈模式也反映了这份对钢琴的重视,不只钢琴怪谈佔绝大多數,发生的時間常常是在放学后或深夜的校园,在这个特别的、魔幻的时刻里,主角听闻钢琴声,因此来到音乐教室确认……台湾的故事较少强调这个过程。

这些拥有相似主题的小说,并不执著于钢琴的特殊形象,而且比起乐器的氛围感觉,更常强调弹奏乐器的鬼魂本身,甚至有些故事用大量篇幅铺陈凄美的鬼魂身世……或许比起乐器,台湾更喜欢弹奏乐器的女鬼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