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器分为:普通齿轮式差速器和防滑差速器
差速器分为:普通齿轮式差速器和防滑差速器
差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它不仅负责将动力从主减速器传输到左右半轴,还能在必要时允许两半轴以不同转速旋转,确保车轮相对于地面进行纯滚动。本文将详细介绍差速器的类型、功能和工作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汽车部件。
功能与作用
差速器的主要功能在于接收来自主减速器的动力,并将其传输至左右两半轴。在需要时,它还能允许这两半轴以不同的转速进行旋转,从而确保左右驱动车轮相对于地面进行纯滚动,而非滑动。
类型概述
差速器根据其工作特性,主要可分为两大类:普通齿轮式差速器和防滑差速器。
在汽车领域,锥齿轮差速器作为普通齿轮差速器的一种,得到了广泛应用。以桑塔纳2000轿车为例,其差速器结构包括差速器壳、行星齿轮轴、两个行星齿轮、两个半轴齿轮以及复合式推力垫片等部件。行星齿轮轴在装入差速器壳体后,通过止动销进行定位。而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的背面则设计为球面,与复合式推力垫片相配合,旨在减少摩擦并增强耐磨性。此外,螺纹套则用于紧固半轴齿轮。整个差速器通过一对圆锥滚子轴承稳定地支承在变速器壳体中。
图示为桑塔纳2000轿车差速器,详细标注了各部件位置。
在防滑差速器方面,托森差速器因其独特设计而备受瞩目。以奥迪A4全轮驱动轿车为例,其前、后驱动桥之间便采用了这种新型差速器。托森差速器,即“转矩-灵敏”差速器,作为一种轴间自锁差速器,被安装在变速器后端。转矩由变速器输出轴传递至托森差速器,再由其直接分配给前驱动桥和后驱动桥。托森差速器的结构包括差速器壳、六个蜗轮、六根蜗轮轴、十二个直齿圆柱齿轮以及前、后轴蜗杆。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各蜗轮、蜗杆与差速器壳一起等速转动,差速器不起差速作用。然而,在需要转速差的情况下,如汽车转弯时,差速器便会发挥作用。此时,蜗轮除公转传递动力外,还会进行自转。由于直齿圆柱齿轮的相互啮合,使得前后蜗轮自转方向相反,从而实现前轴蜗杆转速增加、后轴蜗杆转速减小的差速效果。在差速作用过程中,由于蜗杆蜗轮啮合副之间的摩擦作用,转速较低的后驱动桥会分配到更大的转矩。若后桥分配到的转矩过大而出现滑转现象时,后桥转速会略微升高,转矩便会立刻重新分配给前桥一部分,从而确保驱动力的分配能够根据转弯需求进行自动调节,提升驾驶的顺畅性。此外,在某一驱动桥因附着力不足而出现滑转时,差速器还能将大部分转矩分配给附着力更好的另一驱动桥,以此提高汽车在恶劣路面上的通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