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观楼:昆明的地标性建筑与文化瑰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观楼:昆明的地标性建筑与文化瑰宝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A7%E8%A7%82%E6%A5%BC/51185

大观楼,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大观公园内,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它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由云南巡抚王继文兴建,因大观楼长联而闻名于世。


大观楼长联

历史沿革

大观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康熙二十年(1682年),当时湖北僧人乾印和尚在近华浦创建了观音寺。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云南巡抚王继文巡察四境路过此地,看中这里的湖光山色,命人修建了大观楼等建筑。道光八年(1828年),云南按察使翟觐光主持重修大观楼,将其增建为三层。咸丰七年(1857年),大观楼在“回民起义”中被毁,同治三年(1864年)重建,现存的大观楼即为此次重建。


大观楼

建筑格局

大观楼是一座三重檐攒尖顶云南传统古建筑,平面呈方形,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四周设有月台,南面面水,月台周边为石灰岩方整石所砌,上墁石板。建筑主体为三层全木框架穿斗结构,定底层室内地坪标高为±0.00米,则二层楼地板标高5.45米,三层楼地板标高9.70米,屋顶标高(含宝顶)17.30米。


大观楼

文物遗存

大观楼内保存有光绪二十年(1894年)舒藻撰文的《重建大观楼碑记》一通,记载了大观楼的历史变迁。

历史文化

大观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文化宝库。乾隆年间(1736年-1796年)昆明寒士孙冉翁所撰180字长联,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大观楼建成以来300多年间,积累了众多书文俱佳的诗词楹联,毛泽东称其为“从古未有,别创一格”。

文物价值

大观楼既为滇中古建筑珍品,又与其长联相映增辉,形成滇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昆明深厚的人文积淀相结合的文化景观。大观楼结构稳重精巧,和谐美观,体量适中,庄重秀丽。既与中国主流传统建筑文化一脉相承,同时,其昆明“五墨”彩绘及挑檐檩枋头木雕均为象头或花卉图形等,又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文化色彩,体现了中原文化与边疆民族文化的交融。

保护措施

大观楼先后于1983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大观楼进行了多次修缮,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旅游信息

大观楼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大观公园内,免费开放,门票包含于大观公园门票内,成人26元,优惠票13元。游客可乘坐昆明公交52、100、104路到大观楼公园站下车。


大观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