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亮眼!新型工业化,汕头迈出“新”步伐
成果亮眼!新型工业化,汕头迈出“新”步伐
“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基本建成,全球首台18-20兆瓦级风储荷网机组下线;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基础配套设施开工建设,总投资达17.8亿元;2024中数大会现场签约170亿元,开通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试点企业超500家;汕头国际纺织城一期、纺织大厦交付使用,签约入驻企业超820家;第23届玩博会现场签约167亿元,阿里巴巴1688全国首个玩具选品中心落地;超研股份成功上市,泰恩康免疫年龄诊断试剂、仙乐软胶囊车间技术升级等投资超亿元项目建成投产;2024潮汕(国际)食品展览会成功举办,荣诚烘焙食品、海霸王物流及食品基地、潮船国际健康食品城等项目有序推进……翻开过去一年的产业成绩单,一组组亮眼成果跃然眼前,见证着汕头新型工业化迈出坚定步伐,工商并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的生动实践。
我市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制造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汕头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将加快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推动主导产业积厚成势、平台建设提质增效、企业培育成效显著,获评2024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9%、19.6%,增速均列全省第5位;“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投资增长24.2%。新的一年,如何推进产业扩量提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记者采访获悉,汕头将深化新老产业双向赋能,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谋划布局,以“三新两特一大”产业为引领,推动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具体从六大主导产业来看,新能源推进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发展,同步培育储能、氢能产业,推动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新材料依托绿色产业园重点招引化纤新材料、电子化学品项目,构建完整产业生态;新一代电子信息通过跨境数据平台和数字产业园拓展跨境电商、人工智能等业务,探索“AI+产业带”融合模式;纺织服装推动“四大工程”发挥效益,发展功能性内衣、潮派服饰等高附加值产品;玩具创意打造“总部基地+IP产业链”,推动生产数字化和产品智能化;大健康重点建设总部经济中心、“生物岛”、大健康智造产业园,吸引医药龙头企业共建研发制造基地。
产业要发展,园区是载体。去年,汕头实施“园区建设提速年”行动,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292亿元,超额完成市下达目标;潮南区、综保区、高新区在市园区基础设施考核中排前3位。
聚焦重大平台载体建设,汕头将统筹重点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招商引资、运营管理,加快土地征收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硬环境”“软服务”,全力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在推动省产业园优化调整方面,加快推进汕头滨海产业园区的濠江片区、海门片区,潮南片区按属地独立成园申报,支持金平、龙湖、澄海等独立省产业园扩园申报,优化“一区一园”产业和空间布局;在推进特色园区建设方面,加快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化工园区认定,加强园区特色产业的培育建设,助力园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同时还将积极承接产业有序转移,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合作,强化以商招商、以企引企,实施“以投代引”资本招商、基金招商,吸引龙头链主和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发展。
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方能让产业发展增活力、企业创新添动力。锚定“升级全链条政企服务”这一目标,我市将完善政企“直通车”,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诉求,强化梯度培育,更好引导市场预期、提振企业信心。与此同时,落实“营商环境提升年”部署,提高企业诉求办理速度和效率,常态化开展暖企服务,持续推进产业园区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全力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
服务企业智绿数改,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我市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创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并总结推广“链式改造”成功经验,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加大绿色产品供给,着眼补齐生产性服务短板,大力发展跨境金融、跨境电商、供应链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