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吃锅正当时,你最爱哪一口?
围炉吃锅正当时,你最爱哪一口?
寒冬时节,围炉煮食,是中国人最传统的冬日仪式感。在甘肃这片黄土高原上,各式各样的锅料理不仅温暖了胃,更温暖了心。从庆阳的土暖锅到兰州的砂锅,从酒泉的糊锅到张掖的炒拨拉,每一种锅料理都承载着独特的地方文化和历史记忆。
土暖锅:庆阳人的冬日记忆
在庆阳人的生活记忆里,土暖锅就是冬天才最热闹。这种锅是用黄土高原上最常见的料姜石研成粉末,制成泥坯烧制而成。从材质上来看它算是土锅,庆阳是中医药鼻祖岐伯的故乡,或许就是岐伯的点化,古老的庆阳人就地取材,将成本低廉易得又独具中医养生功效的煮具——土暖锅世世代代延续下来。
用炭火煨炖而成的土暖锅放在桌子正中,豆腐、粉条、肉片、木耳、黄花菜等甘肃特色食材一层层堆叠,上荤下素,热气腾腾,老少皆宜。吃腻了最熟悉的麻辣火锅,何不换一种滋味打开今年的冬日。
土暖锅还可以讨出特别精致的口彩:锅子烧得火旺旺,是发发达达;锅子圆圆是团团圆圆;粉丝没下锅之前是“银链条”,烧进汤里黄了,就是“金链条”,富贵吉祥。古代有诗句称“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把围炉享用暖锅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其实,在甘肃,暖锅几乎很多地方都有,要论精致,可能就是庆阳、平凉、天水、兰州的暖锅吃的颇为讲究。
土暖锅,浓郁的汤汁搭配精选食材,每一口都是家的味道。
砂锅:兰州人的最爱
“兰州砂锅,驰名各县;坚固耐用,轻巧灵便;不裂不炸,没有砂眼;做菜快熟,炖肉肯烂;烧汤炒菜,颜色不变;滚下米汤,又香又甜;炒下鸡蛋,既嫩且鲜;烹茶煎药,色味俱全。”这是至今流传兰州的一首《砂锅谣》。
兰州砂锅是兰州特色美食之一,它以其鲜香浓郁、丰富多样的口味深受兰州人的钟爱。鸡块砂锅、丸子砂锅、排骨砂锅……作为一个什么都想要的“选择困难症”,可以直接选择荤素搭配的什锦砂锅,每样菜都会配一点,最喜欢的就是砂锅里面的土豆粉,既入味又筋道。
兰州砂锅还被做成了可爱的文创,好运开锅,福气多多,这一锅满福。
美味集一锅,快乐炸开锅,荤素均衡,暖心暖胃,快乐标配。砂锅,麻辣鲜香,让人回味无穷。
酒泉糊锅:胡椒飘香
它虽然听起来名字土土的,但吃起来却一点也不土,尝过的人无不津津乐道。之所以叫“糊锅”,不是因为一锅糊嘟嘛浆,而是因为“锅里有胡椒”。
“糊锅”的汤料用鸡肉熬煮而成,“四粉”搭配“四料”(四粉:花椒粉、胡椒粉、姜粉、淀粉;四料:鸡丝、粉皮块、面筋、大麻花),融合出层次丰富的风味体验。香喷喷,辣酥酥,滚烫烫,每一口都能吃出冬日的氛围感。
酒泉糊锅,独特的地方风味,让人一尝难忘。
锅仔羊杂:环县人的待客之道
作为地道的庆阳环县人,“吃羊肉”是待客的最高礼遇。坊间有种说法:“环县羊羔肉蒸炖焖炒馋死人”。环县羊肉,素有“环县羊肉十八吃”的美誉,锅仔羊杂便是其中一种吃法。
将羊肚、羊肝、羊肺、羊血分别切成条状,锅放底油烧至四成热,下佐料大火炒出香味后,再放入羊肚、羊肝、羊肺煸炒2分钟,加入高汤及盐、味精、鸡精调好味,大火烧开后盛入锅仔中,撒上香菜将锅仔带火上桌。汤鲜味正、吃起来美滋美味。锅仔羊杂,滋补养生,是冬日里的一抹暖阳。
炒拨拉:山丹的独特风味
“炒拨拉”三个字是根据张掖山丹方言推测而来。按一般烹调术语讲,“炒”是指在锅内放油,下生料炒熟。至于“拨拉”二字则应是对“炒”这一烹调技术最为通俗的动作描述。
炒拨拉就是用平底铁锅,将切好的羊或者猪的心、腰子、肚、肠等,佐以调料葱花、蒜苗下锅,以柴禾或煤炭为燃料,用猛火爆炒,麻辣适度,肥而不腻,烟熏火燎,边炒边吃,美味可口。
炒拨拉,色香味俱全,是餐桌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铜锅涮肉:兰州人的冬日仪式
在兰州,没有铜锅涮肉陪伴的冬天是不完整的。每当寒风袭来,兰州人便开始备上铜锅的炭火,切上几盘羊肉,围炉小坐,大快朵颐。
铜锅汤里有红枣、桂圆、枸杞、葱段、生姜片以及搭配好的调料等,这样煮出的汤既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丰富。红白相间、肥瘦相宜的羊肉,立盘不倒、放入锅里5秒就能变色,汤底浮起一层白色的油花,水汽上升、烟雾缭绕,到麻酱碗里滚一圈,太满福了。
铜锅涮肉,温和宜补,是冬日里最家常也最有仪式感的美味。
咕咚咕咚的锅料理,升腾出甘肃包罗万象的气势,温暖着甘肃人的烟火日常。快来甘肃,品尝这些独具特色的锅料理,让你的味蕾跳起欢快的舞蹈。冬日来,“食”光暖,小编的推荐,只是“沧海一粟”,你还有哪些爱吃的冬季美食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聊聊。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