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热播,探寻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度与广度
《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热播,探寻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度与广度
2025年新春期间,备受瞩目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登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纪录频道,再次点燃了观众对于中华美食文化的热情。这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纪录片,自2月3日首播以来,便以其独特的视角、细腻的拍摄手法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和关注。
《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延续了前三季的精髓,继续以美食为载体,深入探索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和生存智慧。该片选取了美食与百姓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七大空间——“双手、方寸、县城、菜市场、田园、厨房、中餐厅”,通过这七大空间,展现了中国最好吃的七个地方,以及无数顿难忘的一餐如何交织在一起,构建起中国人关于饮与食的集体文化记忆。
在第一集《绝活》中,我们看到了浙江宁波的渔民朱英健凭借十年苦练的“荡钩神技”,在滩涂上与红钳蟹展开博弈。那鸡蛋大小的八爪铁钩,不仅是捕蟹的工具,更是凝结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奇门兵器”。这样的场景不仅展示了中国渔民的高超技艺,更让观众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第二集《烟火》则将镜头对准了八个极具特色的菜市场,从大凉山绿皮慢车上的移动菜市场到宁波菜市场海鲜季的“抢货大战”,再到云南木水花市场野生菌的琳琅满目,每一个菜市场都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不同地域的物产丰盈和百姓生活的鲜活气息。这一集不仅让观众领略了中国各地的美食,更通过菜市场这一窗口,窥见了中国人热气腾腾的生活场景和市井文化的魅力。
随后的几集,《焕发》《天作》《风物》《洞天》和《华流》分别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在拍摄手法上也进行了大胆创新。纪录片运用了8K超高清摄影、高速摄影、热成像等技术,让食物的肌理、动态、温度纤毫毕现。观众不再仅仅是“观看”食物,而是仿佛可以“闻到食物的香气,触摸到食物的质感”,味觉似乎也因此被视觉所提前预演,还未入口,已觉垂涎。这样的拍摄手法不仅提升了纪录片的观赏性和沉浸感,更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对中国美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此外,《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还特别注重捕捉和放大食物制作过程中的丰富声音信息,力图让观众产生更为真切的“身临其境的共感”。无论是淮扬菜师傅磨练刀工时菜刀与案板食材之间碰撞发出的清脆声音,还是菜市场海鲜季商户的吆喝叫卖声、顾客的询价声与海鲜在冰面上滑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的喧嚣场景,都生动地烘托出了人间烟火的鲜活与热烈。
《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不仅是一部美食纪录片,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时代影像志。它以食物为引线,串联起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生活图景,展现了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与精神内核。通过这部纪录片,观众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美食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更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智慧、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家国情怀的宏大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