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猫抓伤后这样处理:伤口清洗+疫苗接种全步骤
被猫抓伤后这样处理:伤口清洗+疫苗接种全步骤
近日,一则关于3岁男孩被狗咬伤后,虽紧急接种狂犬病疫苗但仍不幸离世的新闻,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这一悲剧不仅令人痛心,也再次敲响了狂犬病预防的警钟。那么,被猫抓伤后,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伤口处理是第一步
一旦被猫抓伤,第一时间的伤口处理至关重要。南京市第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蒋学友强调,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清洗伤口约15分钟,随后用碘伏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果的皮肤黏膜消毒剂进行消毒。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处理。
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
狂犬病疫苗的接种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步骤。目前,我国推荐两种接种程序:
- 5针法程序:分别在第0、3、7、14和28天各接种1剂,共接种5剂。
- “2-1-1”程序:第0天接种2剂(左右上臂三角肌各1剂),第7天和第21天各接种1剂,共接种4剂。
蒋学友医生特别提醒,无论选择哪种程序,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时间接种,以确保产生足够的抗体。在接种过程中,切勿随意中断或延迟接种,否则可能影响免疫效果。
免疫球蛋白的使用
对于严重暴露的情况,仅接种疫苗可能不足以提供充分保护,此时需要配合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根据《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Ⅲ级暴露者(如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需要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此外,Ⅱ级暴露者如果伤口位于头面部,或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也应按照Ⅲ级暴露者进行处置。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能在疫苗产生抗体前提供即时保护,但其作用时间较短。而疫苗接种后需要7-10天才能产生有效抗体,因此两者联合使用能提供更全面的防护。
常见误区
在狂犬病预防中,有一种流传较广的说法是“十日观察法”,即在接种疫苗的同时观察咬人动物10天,如果动物没有发病,则停止接种疫苗。然而,蒋学友医生明确表示不建议采用这种方法。因为有些动物可能携带病毒但不表现出症状,而且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单纯依靠观察动物状态来决定是否继续接种疫苗存在很大风险。
狂犬病是一种致命性疾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达到100%。因此,对于任何可能的暴露情况,都应采取最谨慎的态度,及时就医并按医嘱完成全程接种。
总之,被猫抓伤后,正确的处理流程是:立即清洗伤口,及时就医评估暴露等级,按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在必要时注射免疫球蛋白。同时,要摒弃不科学的预防观念,严格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