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杜甫《望岳》“荡胸生层云”到底是“曾”还是“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杜甫《望岳》“荡胸生层云”到底是“曾”还是“层”?

引用
百度
1.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28945485.html

杜甫的《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到底是“曾”还是“层”?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读者。本文将从文字演变、历史背景、诗歌意境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经典之作。

原诗为“曾”。曾:同“层”,重叠。古代曾和层是一个字,就是“曾”,可以表示重叠的意思。后来出现分化,才有了上面一个“尸”、下面一个“曾”的字。意义是重叠的房屋,即两层的房子。诗中的“曾云”并不是“云层”,而是重重叠叠的云。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原文如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如下:

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
神奇自然,会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岳

原诗为“曾”。

古代曾和层是一个字,就是“曾”,可以表示重叠的意思。后来出现分化,才有了上面一个“尸”、下面一个“曾”的字:

意义是重叠的房屋,即两层的房子。

诗中的“曾云”并不是“云层”,而是重重叠叠的云。

如《淮南子·本经》:大厦曾架,拟于昆仑。其中是“曾架”即重重叠叠构架。

再如:今天仍然称重孙子为“曾孙”、爷爷的父亲为“曾祖父”。

提示:曾不是层的通假字,而是古文的同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荡胸生曾云。
语文书上是这样写的,考试还是按书上写的写比较好

中学课本是“曾”,为什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