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投资中的回测:概念、流程与常见问题解析
量化投资中的回测:概念、流程与常见问题解析
回测(Backtesting)是量化投资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历史市场数据来模拟应用投资策略,评估策略在历史情境下的表现。本文将详细介绍回测的基本概念、主要步骤、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工具。
回测(Backtesting)是指通过历史市场数据来模拟应用投资策略,评估策略在历史情境下的表现。我们认为,回测的本质是在尽量满足约束的前提下,尽可能模拟实盘。
通过回测,宽客可以验证策略的有效性,管理风险和控制回测,不断提升策略的鲁棒性和可扩展性。
从数据流角度看,完整的回测系统,必然符合策略要求、与实盘情况一致。(详情参考《量化交易实践——以回测系统为例》)
符合策略,部分体现在对交易品种的要求(股票、期货、衍生品等)、对交易频率(高、中、低频)的选择上。
与实盘一致,关于策略的所有研究、回测都是为了实盘交易,好的回测通常能还原实盘,或者差异很少。
从策略角度看,回测的主要步骤包括数据获取、策略编写、回测执行、综合评估等。
数据获取,即收集相关历史市场数据(价格、成交量、财务数据等)。数据质量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回测结果的可靠性。
策略编写,即根据量化模型或投资原则,制定具体的买卖规则、资金管理策略等。
回测执行:即将策略应用于历史数据上,逐步模拟实际操作,记录每笔交易的买入、卖出和持仓情况。
综合评估:根据回测结果,评估策略的收益率、风险、最大回撤等关键绩效指标(KPIs),以判断策略是否值得实施
在满足策略要求,以及跟实盘情况一致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尽量减少回测资源的占用,以便宽客迅速迭代。
需要注意的是,回测结果虽然能帮助投资者做决策,但不能证明策略在未来会成功。因此,宽客必须谨慎对待回测结果。
最常见是过度拟合,这是一种非常不受欢迎的机器学习行为。
所谓过度拟合,就是回测时,模型表现过于优秀,可能是因为策略过度优化以适应历史数据的波动和噪音(模型过于复杂)。
常见的几种可能会产生过拟合的原因有:
- 训练数据大小过小,并且未包含足够的数据样本,无法准确代表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值
- 训练数据包含大量噪声数据(不相关的信息)
- 模型在单个数据样本集上训练时间过长
- 模型复杂程度较高
假设我们用一个复杂的深度神经网络来预测房价,数据集中只有1000条样本,每个样本有10个特征,但模型有100万个参数。因为模型足够复杂,所以,它不仅能学到数据的真实模式,还学习到噪声和无关细节,直接导致:
- 在训练集上,模型的误差非常低,预测几乎完全准确
- 在测试集上,误差却非常高,表现极差
不难看出,过度拟合像一个学生只记住了考试题目答案,而没有理解知识点,导致完全无法应对面对新问题。
为了解决过度拟合问题,宽客会减少模型复杂度(例如减少网络层数或参数数量),使用正则化(如L1/L2正则化),增加训练数据量,使用早停策略(Early Stopping)等办法。
与之相对应的是欠拟合(underfitting),即模型在训练数据和未知数据方面都表现很差(模型过于简单)。
假设我们用一个线性回归模型来拟合一个非线性分布的房价数据(例如房价和地理位置存在非线性关系)。这种过于简单的模型,会导致:
- 在训练集上,误差较大,模型无法很好地捕捉到数据的主要特征
- 在测试集上,误差较大,表现仍不佳
欠拟合像一个学生只学到了一丁点知识点,无法正确回答简单的题。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纯粹用归纳法的思维做回测,建立策略逻辑,会误以为——“回测本身就是一种过拟合”;如果使用演绎法的思维来建立策略,同时用回测检测推演是否正确,可以从逻辑源头上避免过度拟合。
回测中常见的数据有问题有数据质量、数据时效性和完整性等问题。
回测的准确性与所用数据的质量直接相关。数据缺失、错误、或者不准确可能导致回测结果的偏差。确保数据来源可靠,清洗工作到位,对回测来说很重要。
历史数据的时效性和完整性对于回测至关重要。某些市场或资产类别的历史数据可能不完全或质量差,尤其是对于新兴市场或特定品种。选择时效性较强且能够反映市场变化的数据至关重要。
在进行回测时,应验证策略在不同市场环境中的表现。例如,策略是否能在牛市和熊市中都稳定获利?是否对特定市场事件(如金融危机或黑天鹅事件)有较强的适应性?通过跨时期和跨市场的回测,可以验证策略的鲁棒性,确保其在多变的市场条件下依然有效。
很重要的一点是,好的策略都要经过压力测试,即能否接受策略最坏的时候的表现。否则,在实盘中遇到了回撤,非常考验宽客的心态,只有对自己的策略足够自信,才能坚持下去。
回测通常会忽略或简化实际交易中的交易成本(如佣金、滑点、市场冲击等)。这些成本在实际交易中可能会显著影响策略的盈利能力。在回测时,应尽量将这些成本因素考虑进来,避免产生过于乐观的结果。
交易成本——滑点,图片来源:知乎
回测结果的有效性高度依赖于回测方法是否科学。若回测中存在缺陷或不合理假设,可能导致结果偏离真实情况。
如果回测很好,实盘精准复现回测的效果,需要正确评估回测方法,如在数据源的获取、数据的处理,以及计算方式的校对。哪怕这些方面存在极微妙的误差,依然可能对实盘产生巨大的影响。
回测结果的有效性高度依赖于回测方法是否科学。若回测中存在缺陷或不合理假设,可能导致结果偏离真实情况。
过度拟合指策略在历史数据上表现优秀,但实际上只是捕捉了历史数据中的噪声或偶然模式,而非真正的交易规律。
回测中假设的理想环境通常与实际交易环境有显著差异。实盘中,交易过程可能受到多种现实因素的制约。常见问题有:
- 滑点与成交问题:回测中通常假设策略可以按理论价格即时成交,但实盘中,尤其是在高频交易或低流动性市场中,滑点可能导致价格偏离
- 交易成本高于预期:实盘中的佣金、税收和其他费用可能比回测中设定的低成本更高
- 市场冲击成本:当策略下单量较大时,可能影响市场价格,特别是对于流动性较低的资产
- 执行延迟:实盘中存在网络延迟、交易系统排队等问题,可能导致订单无法及时执行
即使策略在回测中表现良好,也可能因市场环境变化而失效。市场是复杂多变的,不管是市场结构、参与者行为还是宏观经济条件,都在随时变化。
很多策略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中表现良好,有些策略依赖于短暂的市场规律等等,一旦产生变化,策略随之也会失效。
作为量化投资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回测通过验证策略的有效性、衡量潜在的风险收益特征等作用,帮助宽客识别策略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适应性。同时,回测的局限也很明显——历史数据无法完全代表未来市场,很多原因均可导致策略在真实交易中失效。因此,在实践中,宽客需结合市场洞察,理性思考,谨慎进行前瞻性评估,才能让回测发挥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