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感温度上升3.1℃ 拥有抗静电特性超柔纤维织就爆款秋衣
体感温度上升3.1℃ 拥有抗静电特性超柔纤维织就爆款秋衣
秋衣秋裤是很多人的冬季标配。对它们来讲,除了基本的保暖功能,防静电、抗菌、抗起球等功能无疑是加分项。近期在浙江桐乡,一款浙江理工大学桐乡研究院基于自研的功能性纤维织成的秋衣裤,凭借若干加分项,收获了不小的流量。
时下,有关保暖衣物材料、款式、工艺的创新内容繁多。这款乍看平平无奇的秋衣秋裤何以具备多种功能,以至于一经推出,很快就吸引网友在线下单、厂商对接洽谈?浙江理工大学桐乡研究院总工程师凌荣根教授认为,关键在于团队自主研发的纤维所具有的独特性能。
最初为特殊工种工人设计
静电是由于静止的电荷聚集在人身上或物体表面,当物体接触时产生电位差,导致静止的电荷转移流动形成电流,从而产生触电的感觉。在干燥的秋冬季节,化纤衣物尤其容易产生静电。为解决这一问题,抗静电面料应运而生。
“团队多年来坚持研究功能性纤维,研发的很多产品彼此间存在技术关联。”凌荣根介绍。
去年,该团队应政府部门、企业之邀,着手开发一款面向从事天然气、煤矿炼油等特殊工种工人的抗静电保暖内衣。
记者了解到,这款秋衣裤起初作为工人抗静电保暖内衣,工人工作时活动量大,穿着甚至会嫌热。它更适用于办公室人员、老弱群体及怕冷者。今年该团队成员试穿后,集体反馈良好才决定正式推广。
此次推出的秋衣裤,正是这款内衣的“商业版”,既保暖还抗静电、抗菌、抗起球。功能性纤维体感上像羊毛,追求舒适蓬松。
贴身衣服的保暖效果,很大程度上靠人体自身释放的热量经衣物往返循环来实现。根据第三方检测,在标准状态下,这款秋衣裤远红外线发射率实测为0.91,远高于羊毛的0.72。
亮出厚厚一叠检测报告,浙理工桐乡研究院产品开发部部长徐亚兰介绍,这也意味着,对比羊毛、石墨烯、德绒纤维等材质,这款功能性纤维升温速度略快,制成的衣物在标准状态下,能让体感温度提高3.1°C左右。
从改变纤维分子链结构着手
科研团队采用分子链设计和原位聚合的制备方法,在纤维材料源头进行精准设计加工,功能性纤维随着“出生”就已自带抗菌、远红外、抗静电和抗起球等多重功能,是一个纯“天赋性”选手。其密度仅为普通聚酯的80%,相对轻盈,且常温下即可染色。
“其独特的抗菌、远红外、轻量等性能成为纺织领域的全新选择,展现出了极大的应用潜力和价值,不仅适用于服饰、家装家纺,还可以应用于医疗保健、国防军事领域、公共卫生防护等方面。”凌荣根介绍,市面上的抗静电面料一般采用后处理方式,比方涂层,使材质蓬松度趋差,经过日常穿着、洗涤,抗静电功能会消失。
浙江理工大学桐乡研究院科研团队通过多单体原位聚合,改变纤维中的分子链结构,从而改变纤维的性能,已经延伸开发多种功能性面料。目前,就功能性纤维的开发应用,浙理工桐乡研究院已与省内外企业达成多种合作。
凌荣根介绍,30多年来,浙江理工大学纺织材料领域研究团队积极投身纤维材料的创新研究。经过长达几十年科研开发,功能性纤维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与智慧。可以说,一批批功能性纤维的成果研发,是对前辈们的科研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在纺织产业领域,原料创新和市场推广的关系也是如此,徐亚兰说,研究院在纤维研发方面的成果,近期吸引不少企业前来对接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工作。这部分工作不是研究院擅长的,需要交给专业团队,希望通过多方合作,弥补上下游难打通等产业链供给方面的薄弱问题,让更多功能性纤维的纺织产品服务于广大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