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指南之一】业不景气,我该跳槽吗?
【跳槽指南之一】业不景气,我该跳槽吗?
当金融市场大环境不容乐观时,如何评估自己是否应该跳槽,以及跳槽时应该如何选择,是许多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发现“危中”之机
近年来,金融市场大环境不容乐观:某些行业因为风险高而让候选人踌躇不前,紧张又敏感;有的职位可能一年都招不到人或频繁换人;甚至连曾经身居要职、受人尊敬的高管也可能一夜失业,无处可去。
大环境下,人人自危,金融候选人不可避免地承受各种内外压力而焦虑不堪,产生“我该跳槽吗?”的疑问。但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我们可以辨识出问题,必然也会明白“危机”之中必然也藏有“机会”。业界洗牌,可以过滤掉一些竞争力不足的企业,让真正的实力派留下。而通过产业重构和过滤,真正优质的人才将迎来更值得期待的未来。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懂得在低谷期蓄势的人,未来必然也会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
在最近的金融行业招聘经验中,不乏鲜活的案例:
- 即使租赁业今年普遍不好,面临公司清算的财务负责人D总和W总仍然在几个月内就找到了新进入市场的租赁公司继续任职。
- 保险的S总说,这两年业务还不错,仍会持续增加人员。
- Z总是前两年金融科技A公司招募的第一个后台人员,当初被大家都不看好的外资新公司现在人员已经翻了两倍以上了。
- S女士离开银行业后加入了大宗期货的圈子。
- Z女士原来是银行的财务,后来陆续在两家私募负责风控。
跳槽前需考虑:现阶段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
在考虑是否要跳槽之前,首先要清晰地了解现阶段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上述金融行业跳槽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市场好或坏,人员流动和组织变化造成的招聘需求是不会停歇的,并且能为我们观察和预测市场的走向提供有用信息。
处于不同期间的企业在招募时有不同的诉求,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 在新进入市场/扩张下,需要有建设经验和全盘经验的人来建立梳理整个团队。
- 在组织变革下,需要有韧性和有想法的人来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 公司节省成本时,需要性价比更高的人才来完成现有工作。
在当下环境中,市场对于中坚人才需求旺盛,因为企业需要更踏实、更全面的人才。无论是处于新兴/增长期的还是处于变革及成本管控期的企业,都对有经验、有潜力的人才抱有很高的兴趣,因为这样的人才符合企业发展的预算情况,不需要额外训练就可以独当一面。
在考虑金融行业跳槽前需要自我全面评估:你能做什么?
如果你是中坚人才,恭喜你,你的黄金时刻到了!除了可以在组织内部主动请缨去承担更多、更重要的职责,也可以留意一些外部的优质机会。
跳槽案例:某知名集团下新成立的持牌金融主体,前期筹建团队都是股东成员的员工一个拆成两个用,不过短短两年内净利润增长迅猛,业务稳定。为了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在公司介于新创和成长期的节骨眼上,班子成员决定要建立更精良的团队,所以要社会招募更多有能力的人才。不过年轻的新公司,人又少,即使作为团队负责人的职位可能前期也只能给略低于市场的薪资。一直在金融行业的Z先生,曾经服务过该行业客户,并且熟悉该金融机构的业务产品,在内部晋升瓶颈和同业机会非常少的情况下,最终选择跳槽加入该公司。他感觉新的环境确实很不同,比起以前按部就班的重复工作内容,新的工作让他觉得受益匪浅,可以了解到很多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新内容。
那是否意味着高级人才和初级人才就只能被动选择呢?
其实金融市场在初级专业人员的储备上还是比较欠缺的。金融行业相比传统行业来说圈子较小,企业较少,岗位设置不如传统企业复杂,但是却对各职能的专业度要求苛刻,金融行业的人才普遍会在职业生涯的前5-10年在金融圈内跳转。因此,新人的位置较少,新人没有足够的经验储备去获得外部机会的青睐而成功跳槽。
所以在当今市场下,初级人员应该主动去接触超出自己职责的工作内容,打好基础,甚至要有去较为多变、高压力的企业历练的觉悟,如一些中型和大型的成熟平台。
金融行业转职案例:银行财务的L女士和Z女士说她们看了一整年的机会,但是苦于从业时间并不算久,做管理职位没有经验,做资深岗位又还太年轻,碰巧这段时间公司有其他部门的职位开放了,她们选择尝试新的职能模块。转职后的她们感觉自己对产业和公司运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自己又多了一个未来选择的方向,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潜力。
资深的高级候选人想必也发现这几年的机会明显没有以前丰富多彩了,甚至与自己薪资持平的新机会都很少听闻了。这时候,就需要从另外的角度评估自己跳槽的动机——比如说薪资。
在市场行情不好时,能支付得起高级候选人高薪的通常是大型公司或财团,一方面他们机构庞大,拥有很多其他公司没有的板块,另一方面也是他们有足够雄厚的实力,所以需要也承担得起此类职位的需求。但是再大的企业也很难涵盖市场上所有的高级候选人。所以金融行业资深人才如果考虑跳槽,需要牺牲一部分薪资方面的诉求来扩大就业机会。
金融行业跳槽须知,资深的候选人普遍年龄在36-44岁之间,35岁和40岁其实是两个非常黄金的跳槽时间点,它决定你是否可以突破现有职位框架,跳到更高层次的管理位置,重新定义你的职责和权利范围,甚至会决定你直到退休前的状态是否良好。如果在最相关的传统职业发展路线上缺乏机会,资深候选人不妨考虑牺牲一部分待遇去尝试一些新的领域,例如跳槽去相关的、新兴的产业,将自己的行业知识和管理思路带去新产业。
金融行业跳槽案例1:Z女士在保险业拥有十多年的经验,从企业初创创建团队到组织架构调整,她作为主力军四处支援,几乎把保险业各种产品和各种相关的公司都摸了个透。去年,她以高于市场涨幅的高薪加入了一家知名金控集团,但是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一人要承担一整个部门配置人员需要完成的工作量,白天黑夜两班倒的长期高强度工作让她无暇顾及家庭,身体也吃不消。目前,她表示可以不考虑薪资涨幅去关注一些职责更有重点、工作安排更明确的机会。她发现换了思路之后,可以跳槽的选择多了许多。
金融行业跳槽案例2:84年的X先生在自己从业的这几年一直非常顺利,每一次晋升也都有他,年纪轻轻已经有多段担任团队负责人的经历。近两三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让他对传统金融行业有些顾虑,难得的高薪岗位让他不假思索就加入了,结果发现高薪并不代表就是好机会,匆忙下的选择导致他越走越偏。顶着高薪,他接连又跳槽了两次,又遇到同样的情况,这时候他才明白这种市场情况下,好机会和薪资涨幅并不都是划等号的。
所以,回到我们的主题:金融行业大环境不好,到底该不该跳槽?该怎样选择新机会?其实,我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该思考在哪些方面给自己增值去适应更多机会,了解公司动态及市场信息。如,前中后台的岗位职责属性如何相互转换?资管新规下,会有什么样的公司进入市场,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可能有什么样的设定?强监管下,别的企业如何应对,有没有新型岗位设置来应对这样的变化?为了解决这些新的变化,产业和产品上最核心的知识有哪些?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其他产业和金融如何联动起来?金融行业跳槽前应该多加思考,谨慎选择,可以让自己在未来的选择上更占据主动权。
在漫漫的人类历史上,金融市场起起伏伏是常态,我们不必慌张,只需更妥善的规划和从容的心理建设,做好自我价值储备,并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初级人员要努力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中级人员要抓紧能担当重任的这段时机,资深人员可以适当发掘新的领域。相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招聘市场仍然会有新机会,企业对人才的包容度会增加,甚至可能会有预算上的调涨。预祝各位在求职道路上好运连连,福星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