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百色性侵案:校园性暴力背后的权力与制度之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百色性侵案:校园性暴力背后的权力与制度之殇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O4DUUO30556AV6M.html

2025年2月11日,广西百色市发生一起教师涉嫌性侵学生的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起案件不仅是一起普通的校园性侵事件,更折射出教育系统中长期存在的权力性暴力问题。

今天,广西百色男教师涉嫌性侵女学生,上了热搜。
凌晨的时候,百色市教育局通报:针对2月10日下午网上关于百色祈福高级中学教师唐某某涉嫌师德失范行为的举报信息,百色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公安等相关部门已组成联合工作组开展调查。目前,已对百色祈福高级中学唐某某予以停职处理。具体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核实。

是时候反思校园中结构性的权力性暴力了。

1. 权力关系下的性暴力

此次事件中,举报材料揭示的并非单纯的“师生恋”,而是一场以教育权力为外衣的性暴力。

教师唐某某以“补课”为由制造独处机会,涉嫌通过长期PUA手段操控受害者符月华,利用师生地位的不对等性实施性侵,甚至通过解散班级群压制其发声。

如果举报属实,则这种权力关系下的“情感操控”本质是制度性暴力的体现。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禁止教职工与未成年学生发生性关系,但现实中,部分教师通过模糊“自愿”与“胁迫”界限规避追责。

这个案件也折射出教育系统的监管漏洞。涉事教师曾获“嘉奖”荣誉称号,暴露出师德考核流于形式,学校更倾向于维护声誉而非保护学生权益。

此案的核心是权力压迫。

2. 长期心理创伤与支持体系的缺失

符月华的悲剧,揭示了性暴力对受害者心理健康的毁灭性影响。

据举报,2017年性侵发生后,符月华在日记中反复出现“无法摆脱阴影”、“觉得自己脏了”等表述,2019年被确诊重度抑郁症,直至2025年自杀,长达8年的心理折磨暴露了性暴力后遗症的系统性忽视。

尽管符月华多次接受心理治疗,但学校未建立有效的危机干预机制,甚至在2023年其公开指控时,仅以解散群聊应对,加剧了孤立感。

此案凸显我国校园心理支持体系的薄弱——仅靠个体治疗无法对抗结构性伤害,需建立从性侵预防到终身心理援助的全链条机制。

3. 网络舆论的双刃剑

事件发酵过程中,网络舆论展现了双重面相。

值得肯定的是,围观推动了公权力介入,展现积极力量。举报信息在2月10日下午曝光后,地方政府于次日凌晨即宣布停职调查,反应速度远超常规流程,可见舆论压力对官僚系统的倒逼作用。

但也需要警惕隐私泄露与污名化风险。部分网民对受害者生前日记细节的猎奇性传播,以及对其“为何不早举报”的质疑,可能对家属造成二次伤害。

这种矛盾要求公众在行使监督权时保持边界意识。既要通过关注推动正义,也需避免将受害者隐私作为谈资,更应警惕“完美受害者”逻辑对真实创伤的消解。

媒体应避免过度渲染细节,转而聚焦制度反思,推动社会共识从“猎奇围观”转向“系统性变革”。

当然也要防止群众审判。唐某在此案的角色,最终还是要以证据为依归。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