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南音千秋韵•新彩映古今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南音千秋韵•新彩映古今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09418408_121124406

音乐是跨越时空的艺术桥梁,连接过去与未来。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音乐宝库中,泉州南音犹如熠熠生辉的艺术宝石,散发着古朴的神韵,绽放着迷人的光彩。2023年春晚,一曲《百鸟归巢》惊艳四座,让众人领略了泉州南音这以中国音乐活化石的非凡魅力。今天的传承有我一同走进非遗泉州南音这一响千年的雅韵世界,探寻其深厚文化内涵,感受其在传承与创新中闪耀的璀璨华光。


2023年央视春晚《百鸟归巢》

南音发源于福建泉州,用泉州方言演唱,形成于唐代,是集唱、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目。

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负责人、非遗南音福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庄丽芬向记者介绍了泉州南音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南音是由两汉、晋、唐宋中原移民,把他们的文化带到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然后和当地的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泉州南音。南音又称南管、弦管、南曲。南音是我们闽南人的乡音,只要有闽南人的地方、有泉州人的地方,就会有南音。南音也是我们泉州人、闽南人和海外侨胞架起的一座友谊的桥梁。南音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包括指、谱、曲。指也称为指套、套曲,它是有词、有曲的一个形式,出现在传统南音专场开场第一个节目,也称为“嗳仔指”。谱也称为大谱,南音的谱是纯器乐曲,一般描写四季景色、花鸟昆虫、骏马奔腾这样的景象,最著名的是四大名谱,也称为“四梅走归”。曲是三大部分中最大的一部分,是声乐的部分,也就是唱的部分,现存有3000多首。南音的演唱要用泉州方言来演唱,用泉州鲤城区的府城腔来演唱,这是演唱南音的标准音。无论是厦门、漳州或者是台湾,只要演唱南音,都要用我们的泉腔来演唱,因为南音的发源地是在泉州。南音的乐器分为上四管和下四管,上四管乐器称为丝竹乐器,有琵琶、洞箫、三弦、二弦。下四管乐器称为打击乐器,有响盏、小叫、扁鼓、四宝等乐器。南音最为常见的表演形式是南音的上四管,琵琶、洞箫、三弦、二弦加上南音中非常有代表的一种乐器——拍板,它保留了汉代相和歌,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表演形式,这是我们最为常见的表演形式。南音的乐器历史都非常悠久,也非常有特色。比如琵琶,他在南音上四管中是弹拨乐器,它跟我们平时看到的竖抱的北琶不一样,它是横抱的演奏姿势。所以很多研究音乐史的专家认为,南音的历史有多悠久,只要看南音琵琶的演奏形态和它的规制,就能够清楚地知道南音历史的悠久。”


传统南音嗳仔指演出形式

舞台之上,琵琶、三弦居于右侧,洞箫、二弦列于左侧,执拍板之人则居中而歌。袅袅弦韵,婉转悠扬,在弹唱交错间,泉州南音艺术已走过悠悠千年岁月。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韩熙载夜宴图中,乐师横抱琵琶至今仍被一些乐队模仿。那被众多人视作太雅、太讲究的千年大乐,如今依旧时常在闽南的小巷民厝中婉转飘荡。那么南音为何能流传千年呢?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负责人庄丽芬说:“我觉得一个好的音乐,肯定有它的魅力,才能够千百年的流传下来。那么南音的传承少不了就是它独特的记谱法——工乂谱。工乂谱是南音的传统记谱法,包括五个基础音,乂工六思一,对照于古代的宫商角徵羽五音。它由三部分组成,谱字、撩拍和琵琶指法。学南音首先要先学工乂谱,工乂谱过关了,基本上是入门。工乂谱对于南音人来说非常重要,南音能够千百年流传下来,主要就是因为工乂谱的存在,以前工乂谱都是手抄谱,那现在南音的谱既有工乂谱,又有五线谱,还有简谱,这是便于更多人学南音,使南音更好地传承普及。”泉州南音的音乐特质优雅清和,唱腔委婉缠绵,其乐器形制沿用唐代,且从未改变。

千百年来,南音口传心授,广泛流传于泉州一带的闽南语系地区,并传至中国台湾、香港、澳门,远播东南亚等地,成为海外侨胞和台港澳同胞传唱的乡音,也是联系世界各地闽南人的精神纽带之一。台湾宝岛南音传承人赖多利说:“去菲律宾演出时,其实我蛮惊讶的,那时候看到,即便从中华大陆到外面去打拼的这些中华儿女,离开这片土地可能好几百年了,但是大家唱的嗓音是一样的,其实对于他们来讲,这样的音乐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我们都同根同源,那个感触其实是会蛮深的。我们透过南音的这样子的声音和唱腔,会让更多的在外的游子们,或者是华侨朋友对于我们这片土地有更深厚的情感,也透过这样子的乡音乡情,更拉锯了我们中华儿女的心。


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海内外弦友共同合奏嗳仔指


泉州艺校南音委培班


《南音魂》

繁弦急管,丝竹之音袅袅不绝,其声如可遏行云。横亘千年的泉州南音,凭借丰富文化积淀,绘出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风情。这块融合千年文学与艺术底蕴的瑰宝,在新时代的传承下焕发出全新光彩,在世界音乐的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海丝公主阔阔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