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好老师故事7|教书育人 为了更好的明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好老师故事7|教书育人 为了更好的明天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tkww.hk/a/202406/24/AP6678c2b8e4b0519806868893.html

在香港,有这样一群教师,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他们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真挚的关爱,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引领他们走向更好的明天。

(大公報記者 湯嘉平、葉浩源、實習記者汪澤妍<文> 葉浩源、蔡文豪、麥潤田<圖>)要履行教師這份使命,絕不輕鬆。教師要想盡辦法讓學生愛上學、愛學習,更要幫助他們明辨是非,走正確的路。今天推出的好老師故事,除了學業之外,在帶領學生與時並進方面堪稱表率。他們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把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中;在學校組織升旗禮、帶學生到內地交流,親身感受國家一日千里的發展;用生動活潑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國家安全與中華傳統文化……

《大公報》聯合教育界舉辦首屆「香港優秀師德師風獎評選」活動,全港有20位教師在評選中獲得優秀獎。《大公報》推出《好老師故事》系列報道,細說他們言傳身教、春風化雨的感人事跡。

路德會聖十架學校田偉洛老師
——運動,讓學生愛上上學

「一切為孩子」是他教學的座右銘。路德會聖十架學校教師田偉洛執教鞭十載,自去年開始半職借調到教育局課程發展處,國民及國安教育局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第三組,目前是小學國民及國安教育統籌,以及體藝項目統籌,專注於啟發學生對國家的認同、創造力和探索精神,鼓勵學生思考問題,培養他們成為既愛國又自主的學習者。

國教國安教材 化成遊蹤活動

作為一名體育及數學老師,田sir十分重視運動為學生帶來的益處。他說:「學校重視學生的健康和閱讀習慣,例如我們將教育局推出的小學國民教育及國家安全教育學與教資源《文明中華》,化成遊蹤活動,做法是摘取教材的內容,印製成展板,在學校的樓層走廊等地方展示,學生到不同地點解題,最後可到圖書館獲取小獎品。」田sir形容,活動非常成功,吸引到全校學生參與。透過了解中國歷史文化,能夠增加學生對國家的了解及愛國情操。

現為中國香港軟式曲棍球總會普及推廣委員會副主席,以及總會學校小組委員會主席的田sir,將軟式曲棍球帶入學校,並成立校隊更勇奪冠軍,當中過程並不簡單。田sir憶述:「作為一項新興運動,其實一開始參與度並不高,慶幸我與同學關係算好,亦師亦友,得到他們的支持報名參加。目前我們的軟式曲棍球校隊已去過不同國家比賽。最難忘的一次是同學在一次決賽中,本身落後0:3,其後一球一球地追回,最後更是絕地反勝,當時我與同學們抱在一起哭呢!情境猶如大家平時看國際足球賽、籃球賽,見證反勝一刻的場面!」

透過運動,令路德會聖十架學校的學生從中得益,並與學習相輔相成,令學生愛上上學。田Sir感言,當家長看到小朋友在運動上有成績,比之前更加正面、充滿「陽光」,對同學撥出時間在運動上的態度亦愈趨正面。曾有一名同學更因為運動的好表現,幫助到他進入心儀的中學。

田sir獲得《大公報》首屆「香港優秀師德師風獎」的肯定,展望將來,他表示會持續及持久地推行國民及國安教育,繼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並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體育方面,田sir希望將軟式曲棍球推廣至全港18區,將其普及至如同傳統運動項目一樣,能夠舉辦恆常的學界聯賽。

立志助人 以生命影響生命

田sir予人和藹可親的感覺,記者問及學生眼中的他又是怎樣,他形容事實上是「幾Cool」,笑言收到不少畢業的學生寫信,內容都有「你好惡」等字眼,但最後都是得到同學的感謝,其中一封信寫道:「其實您不討厭,因為您也教導了我人生道理。」

田偉洛老師的座右銘「一切為孩子」,源於路德會聖十架學校校長王淑芬的教學理念。小學推行芬蘭式教育,其元素包括尊重教師、家長教育、簡單、平等、以人為本、自主式學習、動手做及多元化活動等。

問及田sir的教育初心,他說:「我覺得生命影響生命,小時候,我受到的家庭教育很好,氣氛是凡事有商有量。即使我小時候較頑皮,家人都沒有放棄過我;我又遇過很好的乒乓球教練,他的教誨成就了我,關於自己的人生要怎樣走,他說『後半生可以自己揀』,可以實踐自己的理想。」

小時候曾得到別人幫助的田sir,長大後便立志幫助別人,以生命影響生命。他表示,有了這個出發點,「一切為孩子」,令他在教學路上充滿動力、勇氣和熱情。

新生命教育協會呂郭碧鳳中學許家強老師
——時代變遷,需勇於創新和嘗試

「仁者,愛人也。」教育是一門仁愛之事業,許家強老師從事教育事業近33年,他認為,唯有擁有愛,才能擁有教育的動力。因此,他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充滿關懷,為他們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這種關愛使他與學生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係,令他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培養社會關懷利他精神

許老師作為課外活動主任,多年來積極鼓勵和推動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服務,鼓勵他們挑戰和充實自己。例如,他組織學生會響應香港公益金的呼籲,舉辦「公益金便服日」籌款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關懷和利他精神。他還記得,他曾提名一位認識六年多的學生參選香港學生服務領袖選舉,最終這位學生成功脫穎而出,成為全港二十名學生服務領袖之一。

作為國家安全教育主任,許老師不僅在學校內部組織升旗禮、國旗下講話等活動,還積極推動學生參加內地交流團,使學生親身感受國家的發展。許老師特別提到與杭州姊妹學校的交流活動,通過互訪讓學生們對內地同齡人的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杭州姊妹學校的學生來港交流,雙方在禮堂交換禮物、玩遊戲,香港的學生還陪同他們去購買手信。這些經歷讓學生對國家的發展有了更直觀的感受。

在教學方法上,許老師強調,教師需勇於創新和嘗試,不要拘泥於成敗。他希望新入行的教師能夠保持這種敢於創新的初心,因為社會在不斷變化,學生的價值觀和學習方式也在發生變化。許老師一直在努力根據不同時代學生的特點,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以細膩與溫情言傳身教

許家強老師的教育故事充滿了細膩和溫情。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好教師。他的言傳身教、創新精神和仁愛之心,不僅成就了自己的教育事業,也深深影響了無數學生。正如他所說,教育是一門仁者愛人的事業,只有真心誠意地去愛每一位學生,才能成為一名好教師。許老師的故事,正是這種教育理念的最佳實踐。

葵涌循道中學馮詠詩老師
——帶學生走出舒適圈

中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891-1946)提出「教育即生活」,這是馮詠詩老師一直以來所堅持的教育理念,也充分體現在她的教學過程中。馮老師注重將教育與生活融為一體,讓知識在生活中得到實際應用。她深信:「學生學到的知識應該能夠幫助自己,也能幫助他人。」作為一位電腦科老師,她希望教給學生的知識能夠終身受用,例如WiFi出現問題應該如何檢查。她希望同學們掌握了相關的知識,在問題發生的時候能夠勇於嘗試解決問題,將所學知識實踐於生活中,為自己和他人帶來實際的幫助。

應該把知識應用於生活中

馮老師深信,教育不僅僅是在教室裏傳授知識,更應該將知識應用於生活中,讓學生們在實踐中獲得真正的收穫。近年來,她組織並帶領學生們參加了一系列的出國交流活動,讓他們走出課堂,走進世界,開拓眼界,體驗異國文化,並致力於讓學生們在他們的經驗中獲得真正的啟示。

她鼓勵學生們通過五感去感受這個世界,並體驗學習的樂趣。在早前一次哈薩克之旅中,馮老師精心策劃了一個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們在香港的超市中尋找一些認為能在哈薩克見到的食物品牌。學生們熱情參與,他們挑選了各種不同的食品品牌,例如M&M朱古力。她啟發學生們在哈薩克實地考察的時候思考:在哈薩克是否有M&M,如果沒有,是否有類似的替代品?如果有,他們的包裝、製造過程和口味是否一樣?這個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們的知識,也啟發了他們在生活中的創造力。

然而,組織交流團的過程並不容易。馮老師從無到有,從選擇地點開始,中間需要收集大量資料,並與當地的市政府和學生進行聯繫,協商合作事宜,確保同學們能夠有一個豐富而有意義的交流經歷。「活動僅僅是一個糖衣,如何透過活動讓同學有所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有老師笑稱,馮老師作為一個電腦科老師,為什麼要組織交流團這種耗時耗力的活動?

申請資助讓所有人能參加

對馮老師來說,這不僅僅是帶領學生去不同國家的機會,更是讓他們了解到自己的無限可能性。在全球化的社會中,學生們的機會不僅限於國內,只要他們勇敢地去探索,他們就能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近期,馮老師成功申請到政府資助,計劃組織一個波蘭和捷克的交流團。這個資助讓同學們只需要支付幾千元的費用就能參加,讓家庭經濟狀況較差的同學也有機會參與其中。馮老師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夠有機會去不同的地方,去體驗和了解不同文化。每一位同學都有親身體驗並感受其他國家的風土人情的機會,他們才能真正體會到更多的人生價值。

馮老師的努力和付出,讓學生們有機會走出舒適圈,探索世界的廣闊。這些經歷將成為他們人生中寶貴的回憶和啟發,對他們的未來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來源:大公報A8:港聞 2024/06/24)

相關報道:

好老師故事1|向前走 老師支持你!

好老師故事2|面對挑戰 師生唱響同一首歌……

好老師故事3|昨日的扶持 播下成功的種子……

好老師故事4|老師的仁愛 成就孩子大愛……

好老師故事5|老師伴你同行 一起向夢想進發

好老師故事系列6 | 聆聽學生聲音 讓他們感到關愛……

編輯:Charlotte

關鍵詞:師德師風好老師故事教育

評論

字號:小

發表

大文熱榜

相關推薦

好老師故事7|教書育人 為了更好的明天

師德師風獎

2024.06.2408:49:59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