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佛教:最积“阴德”的4类事,你都做过哪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佛教:最积“阴德”的4类事,你都做过哪些?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2535838_121645722

在《淮南子·人间训》中说过:“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阴行者必有昭命。”所谓阴德,指的是一个人在暗中默默为他人做善事,即使不留名,不求回报,但积累了一定的善行,最终将迎来善果。“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我们的善行不是为了给他人看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他人就是帮助我们自己。因此,我们行善时不应带有功利主义的心态。有些人可能在做善事时不为他人所知,甚至有一些人打着行善的名义,实际上是为了博取热度,获取高额回报。尽管这样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许对他人有利,但利己远大于利他,与真正的行善相比,所积累的善果显然逊色许多。行善之人,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作恶之人,祸虽未至,福已远离。不要以为任何人能够逃避因果报应,善恶终究会有报应,只是早晚的区别。我们常说的“因果、缘分”等观念来自佛教,即使有人声称不信奉佛教,但只要接触传统文化,就难以脱离佛教的影响。佛教强调阴德,即因果关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四类最积阴德的事情,你是否曾经有所涉及呢?

首先,小善事莫以善小而不为,也不要因恶小而为之。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善行、无人知晓的好事,总会在未来某个时刻给你带来意外之喜和福报。比如你在雪天里随手帮助了摔倒的人,或许你自己都记不清这个小善举,但得到帮助的人可能在心中感激你很久,而在适当的时候会以实际行动回报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期望每个人都做出轰轰烈烈的大善事,但小善事是可以做到的,而且在生活中总会有机会做,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比如看到有人摔倒,不必担心会不会被误认为是讹人,义无反顾地上前伸出援手,因为这符合天理也符合人心。

其次,好施于人。俗话说“吃亏是福”,很多人误以为把东西给别人就是吃亏了,或者认为给予他人东西必须期望得到回报,否则就是吃亏。然而在生活中,善待他人、帮助他人往往是无法用物质回报计算的。在《红楼梦》中,贾母信奉佛教,以善待他人著称。在刘姥姥进入大观园时,贾母善待了她,这种善举传染给了凤姐,最终凤姐也善待了刘姥姥。后来贾府被抄,凤姐的女儿巧姐在风尘中流浪,竟是刘姥姥将其营救出来,可见善有善报。

第三,清净口业。口业就是言语上的恶业,我们常说“祸从口出”,许多祸事往往起因于言辞无礼。《增广贤文》中也有“守口如瓶,防意如城”的教导,即口就像一座城的城门一样,千万不可天天洞开。《无量寿经》中也提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犯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可见,口业是一个人首先应该防范的,甚至比行为和意念更为重要。口业大了,这个人必然会付诸实际行动,而意业虽然常有,但也可能付诸实际行动。因此,我们虽不能期望每个人的口中都吐出如莲花般的美好言辞,但至少不要说出污言秽语,更不要在背后诋毁他人。

最后,不间接造杀业、爱护小动物。大家都熟悉“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这两句话。这体现了高尚的道德境界,尽管常人难以达到。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完全放弃吃肉,但那些对待小生命漠不关心的司机,甚至虐待宠物的人,都是在制造杀业,损害阴德。佛教主张众生平等,不可随意伤害生命,这也包括间接的杀戮。比如,面对摆在橱窗和柜台上的华美皮草,我们是否曾想过,对人来说它只是一件奢侈品,而对动物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因此,我们应该谨记“三世因果”的教导:“莫疑因果无人见,远在儿孙近在身。”只要因缘存在,果报就会产生。与其留下万贯家财给儿孙,不如多积累阴德,如此福报将绵延不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