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探秘先秦兵器:说说“戟”字的金文构形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探秘先秦兵器:说说“戟”字的金文构形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82401728_121843268

在中华文明的漫长历史中,兵器不仅是战争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其中,“戟”作为先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兵器之一,其独特的构造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至今仍吸引着人们的探索与研究。本文将从金文构形的角度,为您揭示“戟”字背后的历史密码。

戟,先秦时期一种常见兵器。大多数的戟是矛与戈的合体,是在戈的柲顶安装有矛形尖刺的兵器,少部分是戈和刀的合体。戈矛合体者居多,后者发现的仅限于西周时代。戟是一种既可刺杀也可勾啄的具有双重性能的兵器。目前所知最早的戟出土于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墓葬中。 戟是车兵,也用于徒兵。《诗·秦风·无衣》:“修我矛戟”,郑玄笺:“戟,车戟常也。”《淮南子·汜论训》:“出犀甲一戟。”注云:“戟,车戟也,长丈六尺。”若按汉尺计算,此长度为3. 69米。从春秋战国之际青铜器上的水陆攻战画像来看,戟柲确很长。画像显示,两阵对战时,队列执戟者在执戈者之前。

“戟”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有枝兵也。从戈倝。《周礼》:戟长丈六尺。读若棘。”徐铉注曰:“倝非声,义当从榦省;榦,枝也。”榦,《说文》曰:“筑墙耑木也。从木倝声。”徐铉曰:“今别作幹,非是。矢、榦亦同。”倝,《说文》曰:“日始出,光倝倝也。从旦㫃声。”戟的小篆字体从倝从戈,可能强调了戟这种兵器锋利的寒光。

专家考证,金文中的“戟”,有两种字体,一种是从肉从戈,另一种是从玉从戈。 “从肉从戈”,怎么理解?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原处长李乐毅《汉字演变500例》的解释是:“戟,古兵器名。长柄,顶端有直刃,两旁有横刃,可以直刺、横击和钩截。因其杀伤力强,故从肉。《玉篇》:戟,三刃戟也。《左传》:或以戟钩之,断肘而死。” 从肉从戈的金文“戟”,见于以下金文:西周中期的“师大玉(上大下玉)父鼎”(《殷周金文集成》22813)、西周中期的“走马休盘”(《殷周金文集成》10170)、西周晚期的“无叀鼎”(《殷周金文集成》2814)等。这几件金文中的“戟”字,不仅构形相同,且在文中的字词组合相同,即“戈琱戟”。

琱,《说文》曰:“治玉也。”引申为雕刻。 肉戈(戈字左下角一个肉),容庚《金文编》释读为“戟”。 郭沫若《戈琱肉戈厚必彤沙说》认为: 肉戈(戈字左下角一个肉)当是戈之援,戈之最古者仅有援有内而无胡,有胡之戈皆周室东迁以后之物。“无胡之戈,其援横出,恰类棘刺,则棘者宜为援之古名,而于文则造从肉从戈之肉戈(戈字左下角一个肉)以当之也……是故戈琱 肉戈(戈字左下角一个肉)者,依余说,乃戈援有花纹之戈,简言之,则曰琱戈。” 金文中这个“从肉从戈的”的 “肉戈”(戈字左下角一个肉)字,也有学者释读为“胾”。“胾”,《说文》曰:大臠也。《说文解字注》云:切肉之大者也。把“肉戈”(戈字左下角一个肉)释读为“胾”显然不对,从金文记载来看,“肉戈”(戈字左下角一个肉)是一种戈形兵器,释读为“戟”应是正确的。 从玉从戈的金文“戟”,见于以下金文:战国早期“敓戟”(《殷周金文集成》11092)在援部铸有5个鸟虫篆铭文:“敓乍郲王戟”。战国“平阿左戟”(《殷周金文集成》11158),铭文:“平阿左造徒戟”。战国楚国“新俈戟”(《殷周金文集成》11161)在援和胡上铸有6个鸟虫篆铭文:“新俈(造)自命弗(鉘)戟”。 “ 从玉从戈”,怎么理解?将“玉”与“戈”结合,可能意味着戟不仅是一件普通的兵器,更是一种权力、地位的象征。或许在某些特定的仪式或场合中,戟被装饰或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从而超越了其纯粹的军事功能,成为一种礼仪或权威的标志。 综上所述,金文中“戟”字的两种构形,反映了“戟”由“戈”演变而来的历史,同时又揭示了从商周到战国时期的历史巨变中,与“戟”有关的社会文化观念的某些演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