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动画与孩子双向对话,学习接纳并成为更好的自己
透过动画与孩子双向对话,学习接纳并成为更好的自己
每部动画短片,都像绚丽和惊奇交织的冒险故事,其中充满了转折与感动,而旅程的最后,总会有出乎预料的惊喜。身为动画导演,深刻感受若能以动画的形式与孩子对话,不仅容易启发他们的想象力,也能引导他们探索世界,同时更在潜移默化中自然传达善待他人、接纳自我的价值观。
动画是一种直观且极具表现力的媒介,通过丰富的美术和动人的叙事,能够深刻地触动人们的情感,尤其对于孩子们而言,它更是一段启发与探索的旅程,能够传递孩子重要的价值观。2024年台湾国际儿童影展有多部动画影片,其中像是《箱裡裝了啥?》、《阿弗雷找新家》、《聖誕樹練習生》等都是非常有趣的动画短片,全片无旁白对话,仅通过剧中人物的际遇表情与音乐来铺陈剧情起伏,对于尚未完备阅读文字功能且专注力有限的幼小孩童来说,通过色彩缤纷且剧情明确的短篇故事,更容易在潜移默化中来了解动画背后想传达的情绪意涵。
搭载意料外的美好,《箱裡裝了啥?》与万物共舞
《箱裡裝了啥?》全片以一个箱子的旅程贯穿,故事描述了一个庞大的箱子要被运送到遥远之地的过程,然而,在海、陆与空运输的旅途中,通过飞行员、船长、技师、公车司机以及邮差的眼睛,所有人皆不得而知箱内隐藏了什么神秘物品。究竟是大象、犀牛、棕熊、狮子、小猴子,还是小猫呢?
经过了曲折的旅程,箱子逐渐破损变得越来越小,最终抵达一间乡间的小木屋,交给了它的收件人—一个小女孩。原来,箱子裡躺著一支小小的笛子,女孩拿起笛子吹奏出美妙的乐曲,动物们围绕在她的身旁,随着音乐的节奏起舞。
《箱裡裝了啥?》描述了一个庞大的箱子要被运送到遥远之地的过程。剧照/《箱裡裝了啥?》
导演布拉姆·阿爾戈德(Bram Algoed) 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叙事,美术风格简约干净,对复杂物体与角色进行了风格化处理。多数镜头以水平移动运镜,仿佛在游玩横向卷轴式的游戏,充满乐趣。声音设计在这部作品中扮演关键角色,忠实呈现了写实的环境,营造了真实的世界观,为风格化的视觉建构了基础。整部作品适度保留配乐的留白,直到女孩吹奏的笛声出现,带出配乐的主旋律,创造了鲜明的对比与惊奇的结局。
《箱裡裝了啥?》导演布拉姆·阿爾戈德(Bram Algoed) 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叙事。剧照/《箱裡裝了啥?》
在这个故事中,音乐是物种之间的联结,它跨越了语言和种族的隔阂,美妙的旋律使动物与人们都沉浸在欢乐的共鸣之中。箱子的旅程不仅是个货品的运输,更是在兼容并蓄的乐土上,共同织就的美好乐章。
《箱裡裝了啥?》音乐是物种之间的联结,跨越了语言和种族的隔阂。剧照/《箱裡裝了啥?》
善意、接纳与包容,《阿弗雷找新家》展现人性光輝的本质
阿弗雷在国家发生战争后,越过高墙的铁丝网,展开寻觅安身之所的旅程。在流亡途中,他带着唯一的行囊—一张绿色椅子,途经各种鸟类的家,试图求助却屡遭冷漠与拒绝。最终,他走到了索妮亚的家前,索妮亚释出善意,为他沏了一杯热腾腾的咖啡,她递给他一个工具箱,让他可以修缮老屋,为自己打造一个能安身立命的居所。随后,阿弗雷也贴心地亲手制作了一把红色椅子送給索妮亚,表达他的感激之情。在彼此的帮助下,两人共同享用着美味的食物,缔造了一段温馨动人的友谊。
《阿弗雷找新家》是一部寓言般的警世故事,见证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剧照/《阿弗雷找新家》
《阿弗雷找新家》是一部寓言般的警世故事,我们见证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当困境来临时,有些人选择了冷漠,对别人的苦难置之不理,然而,也有一些人展现出了温暖与关怀,他们愿意伸出援手接纳与包容,多样化的反应呈现了人性的不同面向,这种对比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和引人深思。
《阿弗雷找新家》揭示了在战争中受苦的难民,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流离失所的困境。剧照/《阿弗雷找新家》
导演阿诺・德繆因克(Arnaud Demuynck)曾提到这部动画改編自凯瑟琳・皮纳(Catherine Pineur)的书籍,故事以起承转合的叙事结构呈现,通过手绘质感的笔触和简单的线条,塑造了一个独特又质朴的视觉风格。同时,也揭示了在战争中受苦的难民,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流离失所的困境,引起观众对于战争、难民等议题的关注和思考。
《阿弗雷找新家》展现善意、接纳与包容,终究是人性的本质。剧照/《阿弗雷找新家》
与别人不一样又何妨,《聖誕樹練習生》让每个人都适得其所
《聖誕樹練習生》是一部蕴含着深刻教育意义的动画作品,以一个仙人掌渴望成为圣诞树的愿望建立故事核心,深刻呈现了自我接纳和寻找自我价值的旅程。
在圣诞树学校中,仙人掌是一名工友,他眺望著教室内的树同学们努力学习如何成为华丽的圣诞树,而他也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最闪亮的那一棵。然而,他的尖刺外表和工友身份让他屡遭挫折。即便其他同学们已经通过了圣诞老人的面试,踏上雪橇准备派送到各家成为圣诞树,仙人掌仍然不死心地追赶,却始终被落下。最终他得到圣诞老人的怜爱,戴上亮丽装饰,才终于实现了成为圣诞树的梦想。
故事核心是一个仙人掌渴望成为圣诞树的愿望建立故事核心,深刻呈现了自我接纳和寻找自我价值的旅程。剧照/《聖誕樹練習生》
导演阿纳斯塔西娅・马克林娜(Anastasia Makhlina)以定格动画形式呈现这个故事,偶动画中巧妙地揉合了复合媒材,诸如纸材、布料、毛绒铁丝等媒材,赋予每位角色鲜明的性格,也不乏逗趣搞笑地剧情节奏,整部动画通过三幕剧的结构,将仙人掌从追逐梦想道实现梦想的过程生动地呈现。
仙人掌或许象征社会中被视作非主流的人群,尽管外表与圣诞树迥异,但其追梦的渴望和付出的努力都能让观众产生共鸣,即便充满困难,但正是这些挑战让他的光芒更加闪耀。通过他的成长,观众体悟到寻找自我价值的艰辛,以及接纳个体独特性的重要性。
《聖誕樹練習生》这个故事启发观众勇敢追求梦想,並且坚信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和长处,即使与眾不同,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偶动画中巧妙地揉合了复合媒材,诸如纸材、布料、毛绒铁丝等媒材,赋予每位角色鲜明的性格。剧照/《聖誕樹練習生》
动画的核心价值是双向对话,启发孩子的想象也让成人反思
动画不仅是一个单向传递信息的媒介,更能够成为一种双向的对话过程。在制作前期阶段策划了一个儿童工作坊,以引导、对话与创作的方式,激荡孩子对一百年后的世界天马行空的想象。工作坊的现场录音经过剪辑梳理后成为动画中的叙事主轴,这部作品在动态辩证的过程中阐述生命教育的哲学思考。
孩子的画作就像是一個乌托邦的想象,告诉我们生命需要彼此的陪伴。剧照/《一百年后的我,你好吗?》
在当时,最期待能从孩子的口中听到成人僵化定型的思考下无法表达的东西。孩子的童言童语中常蕴含哲理深意,这个部分无疑成为了动画叙事的核心主旨。还记得有个孩子画了一幅未来的想象画作,当引导工作坊的徐永康教授问孩子:「一百岁的时候你想住在這個房子裡,但是如果两个人住会吵架耶。」孩子沉思许久,然后说出了一句另人印象深刻的话:「可是这样就不會孤单了。」此时,与徐教授相互对视,彼此明白,这正是我们寻找的核心价值所在。
孩子的画作就像是一個乌托邦的想象、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桃花源,人一直在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不论世界与科技如何变化,不变的是,生命需要彼此的陪伴,这是孩子告诉我们的。
动画作品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视觉盛宴,启发了孩子的想象与创意,同时也促使成人深刻反思。孩子們融入到各种精彩的动画故事中,从中学习到善良、友爱和包容的价值观,这些学习将成為他们未来成长和人格发展的基石,影响着他们如何看待世界、如何与他人相处、以及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