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忙也别憋尿!你该知道的憋尿后果与改善方法
再忙也别憋尿!你该知道的憋尿后果与改善方法
你曾经有过憋尿的经历吗?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无论是因为工作繁忙、学习专注,还是在一些无法及时上厕所的场合,憋尿似乎成了现代人的一种常态。然而,你可能不知道,长时间或频繁憋尿其实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本文将为你揭示憋尿可能带来的健康隐患,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改善方法。
排尿与憋尿的生理作用
一般而言,一个成人的膀胱容量为 300~500 毫升,两岁以下的小孩大约是 130 毫升,八岁时膀胱容量大约可达 300 毫升。当膀胱内的尿液达到一定容量时,它会向大脑发送信号,大脑则会告诉身体该去上厕所了,同时尿道括约肌也会收紧,等到需要排尿时才会放松。
补足水分的同时也别忘了适时排尿。
憋尿可能造成的健康问题
当人需要憋尿时,膀胱和尿道的括约肌会紧紧闭合,防止尿液流出。偶尔短时间的憋尿对身体影响不大;但若憋得太久或经常憋尿,就可能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1. 疼痛
经常憋尿的人可能会感到膀胱和肾脏疼痛,排尿时也可能出现疼痛感。此外,部分肌肉可能因憋尿而持续紧张,导致骨盆底肌肉抽痛。
2. 膀胱松弛
长时间憋尿会使膀胱过度扩张,久而久之,膀胱肌肉会失去弹性,无法正常收缩和排尿。
3. 泌尿道感染(UTI)
憋尿太久容易让细菌在尿道滋生,引发泌尿道感染。如果细菌上行,还可能导致膀胱炎或肾盂肾炎(肾脏发炎)。泌尿道感染的症状包括:
- 频繁小便
- 排尿时有灼热或刺痛感
- 骨盆或下腹部疼痛
- 尿液有强烈异味或臭味
- 尿液混浊、颜色异常、呈深色或血尿
此外,饮水不足的人更容易发生尿道感染,因为水分摄入不足时,膀胱无法充分充盈,无法及时通知大脑需要排尿,原本在尿道中的细菌就可能繁殖,导致感染。
4. 肾结石
憋尿可能会增加肾结石等尿路结石的风险,特别是尿液中矿物质含量较高(如尿酸、草酸钙)的人更需注意。
5. 骨盆肌损伤
频繁憋尿可能造成骨盆底部肌肉受损,尤其是尿道括约肌。尿道括约肌负责控制尿液排出,若受损严重可能导致尿失禁。
特定人群需特别注意
患有前列腺肥大、神经性膀胱功能异常或肾脏问题的人,更应避免频繁憋尿,否则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或引发肾脏相关疾病。此外,前列腺肥大、神经性膀胱功能异常、泌尿系统神经受损、膀胱肌肉松弛等问题,也可能导致尿液残留,造成排尿不畅。
如何训练膀胱
适度憋尿实际上反映了膀胱功能正常。如果经常出现憋不住尿或频繁感到尿意的情况,可以尝试训练膀胱,让其在储存更多尿液时才产生尿意,这样既能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又能降低憋尿的机会。
训练膀胱的主要方法是尝试抵抗尿意,在有些尿意时先忍住不上厕所。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来分散注意力:
- 保持温暖,因为寒冷会加剧尿意。
- 听音乐、看电视、看书或看报纸等活动,帮助转移注意力。
- 进行需要动脑的活动,如玩游戏、拼图或解谜。
- 坐下或站起来走动。
虽然可以通过练习提高对尿意的忍耐度,但建议平时还是尽量不要长时间或频繁憋尿,以避免引发上述各种健康问题。
(图片授权:达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