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以“数”赋能 拧紧中药饮片“安全阀”
亳州:以“数”赋能 拧紧中药饮片“安全阀”
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和中成药制造的重要原料。作为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生产基地,亳州市目前拥有268家中药饮片加工生产企业,年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面对如此庞大的产能,当地如何以信息化改革、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拧紧“安全阀”、把牢“质量关”?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一探究竟。
在亳州市永刚饮片厂有限公司的仓库里,每一个中药饮片包装袋上都贴有一个二维码。据该公司营销部市场专员刘松然介绍,只需扫描这个二维码,就能清晰地看到饮片的生产信息和原料来源。
该公司信息部负责人梁威振表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采集每一批产品的原料、设备等100多个参数,并将这些数据上传到省级监管平台。平台审核通过后,才会给企业赋码。这个二维码不仅是产品的“身份证”,更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
亳州市拥有各类中药饮片加工生产企业268家,经营品种905个,涉及中药材供应商、饮片销售客户更是超过3万家。2020年,亳州市多部门以信息化改革、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在全国率先启动中药饮片信息化追溯系统建设。通过这个系统,把各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采购、生产、质检、仓储等环节的纸质记录,改为电子记录。
亳州市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数据产业发展部经理梁志华表示,以信息化数据替代纸质记录,实现了生产全过程的实时记录。这些数据真实、原始,且修改、删除都有记录,有效杜绝了挂靠经营、外购饮片等现象。
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全程可控、责任可究。对于企业来说,这不仅是生产经营的“通行证”,还因杜绝了非法生产的中药饮片进入流通使用领域,成为了规范生产经营企业的“护身符”。
亳州市沪谯药业有限公司质量部负责人郭强表示,这一系统好比在规范经营企业与不规范经营企业之间,打了一道防火墙,再也不用担心贴牌冒牌、以次充好损害企业利益。
截至目前,亳州市已有207家药品生产企业纳入信息化追溯系统范围。今年10月,该系统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列为“2024年药品智慧监管典型案例”。
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二分局局长谢正义表示,这一系统构建了政府监管、行业自治、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中药饮片质量安全共治格局,不仅实实在在惠及了药企,促进了发展,同时也给监管增添了新智慧,保障了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本文原文来自安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