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技能大赛斩获5金2银,天津职师大打造“工匠之师”摇篮
世界技能大赛斩获5金2银,天津职师大打造“工匠之师”摇篮
在2024年举行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天职师大”)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教师指导的选手在7个参赛项目中勇夺5金2银,特别是在工业4.0项目中,中国选手不仅摘得金牌,更以卓越表现荣获阿尔伯特·维达奖,这一被誉为“金牌中的金牌”的殊荣。
从技工师范到“工匠之师”摇篮
天职师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9年。当时,为适应中国技工教育发展对师资的需求,经时任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副总理邓小平等14位中央领导圈阅批准,以“天津市劳动局技工学校”和“天津市第五机床厂”为基础,建立了“天津技工师范学院”,直属原国家劳动总局。2000年,学校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天津市管理为主;2010年,正式更名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作为教育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天职师大始终将“培养职教师资”作为自己的特色定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300余人,全日制本硕博在校生1.8万余人,设有10个二级学院、6个教学机构,本科专业52个,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6个。
打造“工匠之师”的师资力量
在天职师大工程实训中心,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从业近20年的全国技术能手钟平正在指导学生使用工业机器人,讲解要点难点后,学生操作机器人手臂,准确地落在指定地点。今年,钟平指导的机电一体化项目荣获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金牌,他的学生贺涛涛作为教练指导的项目也荣获了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金牌,并斩获了世界技能大赛最高奖项——阿尔伯特·维达奖。
像钟平这样的“工匠之师”在天职师大还有很多。学校现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天津市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近年来,学校教师指导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10金7银1铜和7个优胜奖,这些沉甸甸的奖杯背后,正是学校一代代教师技能和品质的延续。
“工匠之师”走向世界
天职师大不仅在国内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在国际舞台上也展现了非凡实力。学校积极推动国际化合作,通过鲁班工坊项目推动国际合作,并在波兰和科特迪瓦设立孔子学院,促进文化交流。
目前,学校已在17个国家推动建设了教学研究、应用推广、教学示范、认证试验中心等四类的23个分中心,认证了境内外124名专业教师、专家学者。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埃塞俄比亚联邦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共建的鲁班工坊,被非盟总部确立为面向整个非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中心。随着鲁班工坊的发展,基于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创立的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也不断完善。
服务西部地区职教师资培养
近年来,天职师大多次赴广西、西藏、新疆、甘肃等地,深入了解西部职教师资需求,并据此有针对性地调整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让学校毕业生更加贴合西部实际需要,为西部地区量身打造“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情怀”的高素质职教教师队伍。
5年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有500余名师生深入新疆和田地区职业学校支教,2800多名学子在毕业后选择奔赴西部建功立业,为缓解西部地区职教师资短缺、促进区域职教师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作出贡献。
创新本硕博全层次培养体系
学校在全国首创“双证书”一体化培养职教师资、“双导师、双基地”硕士层次职教师资和“双师型”博士层次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率先将公费师范生教育制度引入职教师资培养领域,创立中国本土化“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模式,创成中国职业教育鲁班工坊国际品牌。3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最高奖,为构建本硕博“双师型”全层次职教师资培养体系作出开创性贡献。
2024年,学校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率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获批全国首个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专业学位博士点。学校创立“双导师、双基地、双证书”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充分融合教育学与工学优势,招收跨学科学生,设置跨学科课程,建立导师组协同指导机制,通过“学校—企业—职校”合作和跨学科学术交流,强化教育实践、企业实践和应用研究。
展望未来
“未来我们会继续创新本硕博全层次高素质职教师资培养体系,持续打造鲁班工坊等品牌,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为全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长郑清春说。
从1979年建校至今,天职师大已为国家培养了87000余名高素质职教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获批国内首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博士项目,首创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培养出全国首届“双师型”博士和首届“双师型”留学博士研究生。学校坚持“服务需求、突出特色、创新模式、严格标准”的理念,凝练“教育学+工学”学科方向特色,构建“四三”培养模式,截至目前,共培养博士生125人(留学生27人),多数成长为“双高”职业院校校长、专业带头人,该项目获得天津市教学成果特等奖。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以“工匠精神”育“工匠之师”,不仅在国内屡获殊荣,还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非凡实力,为全球输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