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的巅峰之作《活着》,余华原著: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张艺谋的巅峰之作《活着》,余华原著: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活着》是张艺谋导演的一部经典作品,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这部电影通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悲欢离合,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史的沧桑巨变。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这部电影的创作背景、剧情发展及其深刻的人文内涵。
1994年由张艺谋导演,葛优、巩俐主演的剧情长片《活着》。
电影改编自作家余华1993年的同名小说。张艺谋并不是等这部小说红了之后才决定要拍,他最初看上了余华的中篇小说《河边的错误》。这是一部很先锋的作品,在拍完《秋菊打官司》之后,他想要有所突破。余华为了让张导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就把还没有出版的《活着》的清样给了他。张艺谋被里面的民族韧性所感染,就改了主意,决定拍《活着》。然后他请来了国内的顶级编剧芦苇把关剧本。虽然余华的小说写得极好,但电影毕竟不是文字,小说中采用的是“我”的口吻,而电影中去掉了双重叙事,改用全知全能的视角,这种用声画语言重新诠释的技术含量并不低。
《活着》推出后大受好评,获得了包括戛纳评审团大奖在内的诸多荣誉,葛优还因此摘下了戛纳影帝。在很多观众的心目中,《活着》是张艺谋导演事业的最高峰,同时也是葛优与巩俐演艺生涯的高光点。电影的成功,也间接地助力了余华同名小说的热度。很多人说《活着》为什么要拍得那样惨,结果他们去看了小说,发现小说里更惨,张艺谋已经是收着拍了电影。
一开始,徐富贵是一个如假包换的败家子,他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耍赌,赌场是最常去的地方。但他的赌技实在不灵,十赌九输,但富贵也并不在乎,输了就挂个账。仅仅用两句台词,这个人物就立了起来。“这一阵子账欠了不少,字也练得大有长进。”
说富贵不学无术,也冤枉了他,对皮影艺术他就很在行,可以说是无师自通。输了钱并没有影响他的心情,当别人哄的时候,他毫不露怯,上去就唱了两嗓子,赢得了满堂彩。“又是巴适、愉快的一天!”清晨刷完夜的他从赌场里出来,叫了一辆人肉滴滴回家。富贵当然知道自己是个废物,按照他的说法,这是基因决定的。
“畜生,又是一狗,改不了吃屎!”
“你这小王八蛋,你就这么活着,他举着这点家底儿,非得让你折腾光了,你还能干点什么?你说除了那事,你还能干什么,就不学点好!”
“这王八蛋没有老王八蛋,哪来的小王八蛋,我跟谁学好去啊,我就纳闷儿,这三院房子怎么就剩这一院了?当年有名的徐大混蛋,不是我怕什么?你,刚说我什么来着?喝粥喝粥。”
富贵的媳妇叫家珍,是一个贤惠的女人,只想跟丈夫过安生日子。他们的女儿名叫凤霞。富贵本来可以老婆孩子热炕头,可富贵偏偏沾上了赌,怎么劝都不听。“这事得慢慢来,齐根断了会出人命的。”“你齐根断了,那就得出人命。”富贵赌钱的主要对象是一个叫龙二的哥们儿,他为人和气,处处透着谦卑,但肚子里却憋着坏,他的最终目的是富贵家那院南北通透的房产。
某天的晚上,富贵儿高开低走,又是输了个一塌糊涂,龙二蓄谋已久的计划成了。“开啊,福贵少爷,您的账到头了,您不能再玩了吗?您都输光了。”“光了什么?”“光您抵押的房产值和市价都输给龙二了,您是一片瓦,一寸地都没剩下。”
富贵这时候再也潇洒不起来,急眼了,他知道内院房是他们老徐家最后的一块根据地,没了它一家人就得流落街头。富贵神情恍惚地从赌场里出来,感觉身体被掏空。这还不算完,接下来还有更刺激的。家珍抱着凤霞在门口等他,他已经对富贵彻底死心,知会他医生就坐着车回娘家了。看着家珍远去的背影,富贵长这么大,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做一无所有。
“不会少年请回吧,哟,我就怎么了?我说怎么要打连招?”徐家老爷子以前也是个败家子,所以对接下来的流程很清楚,他以为自己能死在这间房子里,没想到生了个儿子,和他年轻时候一样坑,气火攻心之下就咽了气。龙二有了这间房,再也不赌了,免得落得和富贵一样的下场。
富贵从少爷变成了平民,母亲也病了,她在搬家的时候,把脸深埋在草帽里,走过街巷。富贵养尊处优了半辈子,文不能测字,武不能防身,只有卖点家里仅有的坛坛罐罐。在闹市口摆摊的时候,他只能傻傻地站在那儿,少爷包袱太重,张不开嘴。从夏到冬,富贵过着一言不发的日子。
第二年,老婆家珍回来了,除了凤霞,她怀里还抱了一个婴儿,那是他与富贵的儿子。家珍在生孩子的时候,其实富贵知道,但没脸去见他。凤霞去街上找到爹,富贵喜大普奔地回到家。家珍真是一个好女人,她这一年也一直关注着富贵。“太像你,不像家珍,你起床了吗?”“起了,叫个不赌。”“谁不懂,再也不赌钱了,谁谁急的?”“我啊,不多好,不多好,我后来再没赌过,下辈子也不赌。”“我知道,要不我也不会回来。”“家珍儿子真叫孤独啊,哈哈,我跟福贵说笑话呢,叫个有庆,哈哈,有钱好有钱好有钱好。”
家珍老婆回来了,富贵想做个小买卖,抹下面子,去龙二那里借钱。但救急不救穷,龙二没有借钱给他,而是将以前当皮影班主时的行头道具给了他。之前当少爷的时候,富贵就唱得一口好调,颇有些文艺天赋,但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些下九流的东西竟然成了他谋生的傍身。富贵招来了几个人,其中就有当时赌场的伙计春生。他们唱的第一出戏来自于《封神演义》中,商朝太师闻仲大战姜子牙的故事,他自己就像战死的闻仲,有心杀敌,无力回天。当他还是少年的时候,他唱的都是那些男欢女爱的小黄曲。皮影是一个贯穿故事始终的元素,除了用唱词来渲染人物的境遇,皮影也是一种完全靠人为操纵的艺术形式,暗示着富贵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这个精彩的设计来自于编剧芦苇,原著小说中的富贵是一个农民,而被芦苇改成皮影艺人后,就多了一份电影的张力。
这个小戏班在城镇之间走街卖艺,虽然颠沛辛劳,好在有家珍给他照顾好了家里的母亲与孩子,他开始体验一种苦中作乐的生活。但那可是上世纪40年代,中国找不到一块能够独善其身的地方。才子佳人的戏演得好好的,一把刺刀就刺了进来,这个镜头的设计实在是太精彩。
“撤,快撤!”本来是娱乐圈的人,稀里糊涂的就被抓了壮丁。那时正值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纸面上拥有几百万的兵力,但却跟纸糊的差不多,兵败如山倒,只能不断地抓壮丁,补充兵员。在军队他们碰到了善良的老全,交给富贵与春生一些乱世生存法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善于投降。炮声一响,所有人想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跑。解放军马上就要冲锋,一夜之间,全军营的人都跑光了,伤兵们冻死在雪地上。富贵心中的信念是要活下来,回家去见老婆孩子。
“家里人都不知道,就等死了。”“富贵,咱们可得活着回去啊,回去了可得好好活。”老全为了找他兄弟的尸体,被枪打中,领了盒饭。这时山坡上响起了轰隆隆的脚步声,富贵与春生带着装皮影的箱子跑到一半,就又当了解放军的俘虏。“给谁演都是演。”晚上富贵又给战士们唱起了《封神演义》,据他说,自己唱一段,战士们就能攻下俩山头,这也算是以文艺的形式干革命了。
战争结束,富贵在一个午夜回到了家,他看到家珍带着两个孩子在给居民们送热水。当两人四目相对,几年的辛酸涌上心头,坚强的家珍抱着富贵大哭。但不幸的是,女儿凤霞这时已经变成了聋哑人,她这个年纪还不知道什么叫做苦难,脸上依然荡漾着天真无邪的微笑。
“凤霞怎么就哑了呢?走的时候还好好的,回来就喊着爹。”“这就算命大了,整整七天,浑身烧的跟火一样,都说这孩子没救了,后来总算退了烧,可是说不成话了。”他听说富贵回来了,就叫他去参加公审大会。公审的主角也是个熟人,就是曾经算计了他的龙二。解放后,龙二坚决不肯,竟然一把火把房子烧了,整整烧了好几天。“你祖上用的都是好木头,真经烧,把女儿房给烧了啊。”“烧了好几天好几夜,你们家的木头可真好。”“啊,不对不对,不是我们家的木头,那是反抗命的木头。”“那当然了,你是你,他是他嘛。”富贵跑去公审大会,几年前还耀武扬威的龙二被绑在台子上,三下五除二就被判处了死刑。龙二被绑赴刑场的路上,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富贵,富贵在枪响的时候直接给吓尿了。
时间来到50年代,那是一个癫狂的时代,富贵一家在运动大潮下谨小慎微的过日子。富贵靠着自己的皮影手艺还算过得比较安稳,他的嗓子就派上用场了。有一天区长来学校检查炼钢,有庆和凤霞昨天晚上忙活了一宿,早上爬不起来,但富贵觉得区长要来事关重大,死拉硬拽的把有庆从床上拉起来,背着他去了学校。但没想到灾祸就起于不经意间,晚上有庆被人浑身是血的抬了回来,他太困了,躺在一面墙后面睡着,区长开着吉普车倒车,把墙撞倒,压到了有庆,当时就不行了。继上次赌到一无所有之后,富贵再一次有了晴天霹雳的感觉。
“有车,大哥,大哥是去徐家去?”“答应了。”“爹来了。”“内地坑里是有劲,有劲。”“兄弟,兄弟。”“这是富贵。”有庆是个苦命孩子,从小跟着家珍早起送水,没睡过一个好觉,这次他终于可以踏实睡了……
在有庆的坟前闯下了大祸的区长,带了个花圈来看望。这个区长,竟然是曾经和他一起走江湖的春生。当年富贵回了家,他就去了部队开车,没想到再相见竟然是这样一个场景。“怎么会是你的儿子呢?”“你就是区长,我儿子是你撞死的,我就一个儿子春生,我就一个儿子,你知道我就一个儿子,还让你给撞死了,你开什么车,你开的什么车?”“富贵,富贵。”
时间来到了60年代,又开始破四旧,富贵的那箱子皮影,讲的全是才子佳人、王侯将相的东西,这套东西算是救过富贵的命,但现在也只能烧掉。凤霞到了婚配的年纪,他祖孙三代都是工人,不过和凤霞的聋哑一样,他也有点小缺陷,腿有点瘸。他第一次来到家里的时候,说了没超过十句话,看了一眼凤霞就走了。家珍与富贵以为他没看上自己闺女,没想到过了几天,王二喜带着一大帮人来大兴土木地修房子,他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习惯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姑爷儿子不玩虚的,非常合格。凤霞从小命苦,为了让她高兴,结婚那天弄出了很大的动静,风风光光的将她娶进门。母亲不在了,唯一的女儿又出嫁,只剩下老两口。凤霞满含热泪地站在街上,久久不愿离去,他虽然身有残疾,却什么都懂。很多人受到了冲击,这么多年间,春生数次来到富贵家,也想通过关系给富贵找一个精神一点的工作,但家珍总是无法原谅他。这次他深夜来访,是想了却一桩心事,他说妻子自杀了,他自己也不想活了,他拿出一个存折,想补偿给富贵,这样他在世界上就谁也不欠了。富贵苦劝他一定别想不开,熬下去,总有过去的那一天。家珍在里屋听到,第一次打开了家里的门,请春生进来坐,等于是跟春生和解。临走的时候,家珍叫住了春生。“春生你记着,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呢,你得好好活着。”
这是春生的最后一次出场,在《活着》的原著小说里,春生上吊自杀了,但电影里并没有交代他后来的命运。注意他走的时候,背景音里传来了火车的汽笛声,之前没有交代过镇子靠近铁轨,这声汽笛很可能是暗示了春生的结局,他可能坐上了火车,逃向了远方,也有可能是卧轨自杀了。我希望他可以活下去。
没过多久,凤霞怀上了娃娃,一家人都很开心。到了生孩子的那天,一切都正常,早早的就去了医院,但王二喜发现整个医院一个大夫都没有,全是小姑娘。原来医院已经被护士学校的红小将占领了,原来的老大夫们被打成了反动学术权威,拉去游街了。二喜怕这帮乳臭未干的丫头搞不定,所以去街上把一个叫王大夫的老大夫给请了来。王大夫已经好几天没吃顿饱饭,走路腿都打晃,富贵就去街上给她买了几个大馒头,他就如饥似渴地吃了起来。凤霞说,孩子生下来就叫馒头好了,贱名好养活。凤霞的分娩一开始挺好,孩子顺利诞下,就在众人长舒一口气的时候,突然凤霞产后大出血。还没从护士学校毕业的小女孩,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当几个人心急如焚的去找王大夫时,他却瘫坐在座位上。原来他饿得太久,吃得又太猛,七个大馒头全给他干了,进去又喝了一大碗水,被撑得神志不清,别说上手术台,就是连半个字也说不出来。凤霞在富贵、家珍、二喜的眼皮底下,活活的把血流光,死在了手术台上。
“麻蛋子真是太惨了,我都说不下去了,龙二孙子下午要去跳海,别啊,父母求求你,我就这一个人儿子,我就剩这一个人儿子,啊啊啊啊啊,我想讲的是不外婆家啊,呜呜呜……”
多年之后,馒头长大了,富贵每年给他拍一张照片,摆在凤霞与有庆的坟边。富贵又跟馒头说了从前与有庆说的类似的话。“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牛以后呢?”“有以后,牛以后啊,馒头就变成了牛。”“我要骑在牛背上。”“对,馒头就骑在牛背上。”“馒头长大就不骑牛了,就坐火车,坐飞机,那时候日子就越来越好。”之前富贵跟有庆说的时候是牛长大了,这次改成了坐飞机坐火车,这是暗示着不正常的年月过去了,进入了新时代。
这个结尾余华的原著小说中有很大的不同,在小说里,富贵的亲人一个一个的离他而去,最后只剩下他自己和一头老的得不能再老的牛,但富贵依然顽强地活了下去。从戏剧力量上来说,小说中的结局更加有冲击力,电影则更加温情一些。
《活着》是真正的民族史诗,从40年代到70年代,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绑在一起叙述。这并不是一部单纯的政治批判电影,如果你只看到了那些人世间的不公与丑恶,那就浅了。《活着》触及到了我们这个民族最深层次的价值观,总结下来就一句话:好死不如赖活着。这看似是一句自嘲,甚至带点贬义的话,但其实蕴含着巨大的力量。
电影里的富贵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多么难都要活下去。他脑子里没有什么主义道理,甚至也没有什么宏大的理想,就是靠着本能一步步地向前走,而悲伤过,失落过,但从未放弃生的念头。这是一种大自然赋予所有生灵最基本的法则。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他三个都已成为遗迹,唯有中华文明历经千年不断,与这种活下去的信念有莫大的关系。就像余华在小说里写的:人是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抛开英雄们的豪言壮语与帝王将相的功业宏图,活着是一种最朴素也最让人肃然起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