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六大类降压药物及未来研究方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六大类降压药物及未来研究方向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12A07OU200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虽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2024年中国高血压年会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卢新政教授就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及最新进展进行了分享。

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

卢新政教授指出,我国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趋势可以总结为“三变”:

  • 首先是量变。在过去30年间,中国高血压患者的数量显著增加,从1990年的9200万上升到2018年的2.57亿,近十年来,每年新增约1000万患者,十年内新增患者近1亿。

  • 其次是质变。与30年前相比,现今的高血压患者不仅仅面临单纯的高血压问题,合并多重危险因素和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比例显著上升。

  • 最后是突变。过去,高血压在地域上的分布不均,呈现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格局。近年来,北高南低的趋势逐渐弱化,东部地区的高血压患者数量也在迅猛增长,中部地区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综上所述,我国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趋势可用一句话概括:“祖国江山一片红,红得让人心绞痛”。

高血压药物治疗现状

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管理的基石。卢新政教授介绍,常用的降压药物可以归纳为五大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及利尿剂,即ABCD类降压药物。其中,ACEI和ARB为A类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为B类降压药,CCB为C类降压药,利尿剂为D类降压药。在新版指南中,新增了第六类常用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如沙库巴曲缬沙坦、坎地沙坦、阿利沙坦等。

目前,高血压的治疗普遍采取联合用药策略,强调A或B类药物联合C或D类药物,其中,最常见的优化联合方案是RAS抑制剂与CCB或利尿剂的结合。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可以考虑CCB与利尿剂的联合治疗;而年轻患者以及合并心衰和慢性肾病(CKD)的患者,适合选择RAS抑制剂与β受体阻滞剂的组合。联合用药的选择因人而异,降压治疗的总体趋势是强化、优化和简化。

除了上述药物外,还有一些新型降压药物,包括α受体阻滞剂、新型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内皮素双受体拮抗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和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等。

总体而言,降压药物种类繁多,既有经典的五类药物,也有众多不断涌现的新型降压药物,共同构成了现代降压治疗的药物体系。

高血压药物治疗新进展

在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中,经典的五类药物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尽管β受体阻滞剂存在一定争议,但今年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4 ESC指南:血压升高和高血压的管理》和《2024 ESH临床实践指南:高血压的管理》都肯定了其在降压治疗中的重要性,因此这五类药物的基本地位并未动摇。

与此同时,新型药物中,ARNI发展迅速,不仅用于降压,还可用于心力衰竭和慢性肾病(CKD)的治疗。此外,新型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非奈利酮也展现出良好的降压效果,并具有肾脏保护及心力衰竭治疗的潜力。

另一类值得关注的药物是SGLT2i,这是一类主要用于降糖的药物,但同时也具备降压、减重、降低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的作用,达到了多重保护效果,尤其是在心脏和肾脏方面。

最后,内皮素双受体拮抗剂在顽固性和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中也显示出重要价值,相关临床研究已取得显著疗效,值得进一步关注。

未来研究方向

高血压的治疗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求,相关治疗措施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新版指南强调,在改善生活方式方面,应重视减轻精神压力、减少环境污染以及有效提升睡眠质量。

此外,器械治疗成为当前高血压治疗的热点,包括去肾动脉交感神经术、脂肪消融术和颈动脉交感神经刺激术等,这些方法无疑为高血压的常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补充。我们期待这些新兴治疗方式能够提升高血压的治疗效果,以满足更多患者的临床需求。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