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斗数入门:起源、发展与基本概念
紫微斗数入门:起源、发展与基本概念
紫微斗数是一种源自中国的传统占卜术,以其独特的命盘结构和复杂的星曜体系著称。本文将为您介绍紫微斗数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概念,帮助您了解这一神秘的东方玄学体系。
紫微斗数的起源与发展
紫微斗数的发明者相传为北宋初年的著名道人陈抟老祖(希夷先生)。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别称白云先生、希夷先生、清虚处士。他出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年),卒于北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享年118岁。
陈抟精通经史、诗礼、书数以及方药,参加科举考试未取后,遂以山水为乐,隐居于武当山、华山等地。他继承了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将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北宋雍熙元年(984年),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并赐给一套紫衣,挽留他住在朝宫,命令官吏扩增修葺他所居住的云台观。皇上多次与陈抟和唱诗赋,几个月后放他回山。
陈抟精通象数,所著《先天图》是其象学代表,《易龙图》是其数学代表。《宋史·朱震传》记载:“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邵雍的易学被称为先天易学,据一些史料称,其与陈抟所传之先天图有关。
紫微斗数的基本概念
紫微斗数是一种博大精深的预测术,注重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的深层内涵,在中国神秘预测文化中卓立特出,名列“五大神术”之首,号称“中华第一神术”。其论命的精细程度以及准确性远非市面上所见的八字预测所能比。
紫微斗数命盘结构
紫微斗数命盘示意图
紫微斗数命盘由十二个格子组成,每个格子代表一个宫位,宫位顺序固定不变,逆时针依次排列。命盘上还分布着星曜和四化象。
十二地支
在紫微斗数命盘上,地支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地支代表时间,可以代表十二个年份(生肖)、十二个月份和十二个时辰。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对应关系如下:
- 子:鼠
- 丑:牛
- 寅:虎
- 卯:兔
- 辰:龙
- 巳:蛇
- 午:马
- 未:羊
- 申:猴
- 酉:鸡
- 戌:狗
- 亥:猪
十二宫位
紫微斗数的十二宫位包括:命宫、兄弟宫、夫妻宫、子女宫、财帛宫、疾厄宫、迁移宫、交友宫、官禄宫、田宅宫、福德宫、父母宫。简称:命、兄、夫、子、财、疾、迁、友、官、田、福、父。
紫微斗数的六条线包括:命迁线、兄奴线、夫官线、子田线、财福线、父疾线。紫微斗数的三合方包括:福夫迁、父子友、命财官、兄疾田。
星曜系统
紫微斗数的星曜系统包括十四主星和十二辅星。
十四主星分为紫微星系和天府星系:
- 紫微星系(逆排):紫微、天机、太阳、武曲、天同、廉贞
- 天府星系(顺排):天府、太阴、贪狼、巨门、天相、天梁、七杀、破军
十二辅星分为六吉星和六煞星:
- 六吉星:左辅、右弼、文昌、文曲、天魁、天钺
- 六煞星:擎羊、陀螺、火星、铃星、地空、地劫
吉星往往容易给人生带来正面的影响,煞星往往容易带来负面的影响。
紫微斗数的流派与传承
紫微斗数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被尊称为“帝王学”,皇宫中设有“钦天监”对其进行研究。由于紫微斗数理论严谨,排盘过程复杂,千余年来普通人没有机缘接触与研习。近代,一些封建皇族后裔带着紫微斗数的书籍和技术去了台湾,因此,紫微斗数在港台的知名度比内地要高得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紫微斗数在港台开始流行,内地是在2010年左右开始渐渐出现,由于近些年网络媒体的爆炸式传播,到2020年左右紫微斗数才渐渐地为大众所知。
目前主流派别有南北两派之分:南派重星曜本质,星曜多,推论以星曜架构为主体,称为三合派;北派重星曜化气,星曜少,推论以宫内架构为主体,称为四化派。三合、四化、飞星,这三者都是紫微斗数的一分部,本不冲突、不排斥,所以不要人为地固步自封、自以为是、互生攻讦。
紫微斗数的应用
紫微斗数的应用广泛,可以用于预测个人的命运、性格、婚姻、事业、财运等方面。通过分析命盘上的星曜配置和宫位关系,可以得出详细的命理分析和预测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紫微斗数作为一种传统占卜术,其科学性和准确性一直存在争议。在学习和使用紫微斗数时,应该保持理性态度,将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娱乐方式来对待,而不是过分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