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ETF投资策略:估值定投的原理、回测与优缺点分析
指数ETF投资策略:估值定投的原理、回测与优缺点分析
估值定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指数ETF投资策略,通过设定PB分位值的买入和卖出条件,实现自动化的投资决策。本文通过详细的回测分析,揭示了该策略在不同风格指数上的表现,并深入探讨了其优缺点,为投资者提供了实用的投资参考。
1. 前言
在投资组合中,指数ETF占比达25%,是除股票外占比最高的投资品种,超过以前写实盘最多的可转债(占比20%)和微盘股(占比5~10%)。反思以往的投资,更多的是客观分析加主观判断,比如写过的《指数投资拾遗(2024版)》系列,里面用数据进行客观分析,但最终的买入、卖出、仓位等投资决策,都是主观决定的。
随着对投资的思考,尤其是针对可转债、微盘股投资,觉得量化策略更加关键,明确有效的量化方法,长期而言是可以战胜主观判断的。此处所说的量化方法,跟一般私募量化基金用的海量数据跑出有效的量化因子还不一样,主要指的是基本面量化,即基于相对简单的历史基本面、技术面数据,当某某指标达到多少时、应该做何种操作,并且这种量化策略从逻辑上还必须是自洽、并可以多次反复验证的。
通过尽可能少用主观判断、多用数量指标来决策,能够有效地避免个人和市场情绪的影响,从而确保长期的投资收益率。针对指标ETF的投资,思考和回测了一些量化决策方法,今天先聊一下最简单的一个——估值定投。
2. 估值定投策略
2.1 策略简介
定投是一个最简单、也最家喻户晓的策略。采用的估值定投策略简单描述为:
- 以连续5年PB百分位值为依据(也可以用7年分位值、10年分位值或其它),当PB分位值<60%(也可以是50%或其它阈值)时开始按月定投(也可以按周)买入;
- 当PB分位值在95%(也可以修改为90%、98%或者其它值)以上时卖出;
- 分位值在上述两者之间时,持仓不动。
2.2 回测数据说明
为了通过较长期的历史数据来回测各种策略,采用了三种最典型风格的指数基金,分别为:
- 代表价值风格的易方达沪深300ETF(510310);
- 代表成长风格的易方达创业板ETF(159915);
- 代表红利风格的大成中证红利A(090010)。
统一使用这些基金的净值来回测,并采用相同的投资周期:2013/3/29~2024-11-29。
2.3 创业板指按月定投策略回测
回测时间为2013/3/29~2024-11-29,指数净值采用易方达创业板ETF(159915)净值,采用连续5年PB百分位值为依据:
- 当PB分位值<60%时开始按月定投;
- 当PB分位值在95%以上时卖出;
- 分位值在上述两者之间时,持仓不动。
回测表格部分实例如上表,比如:
2013-9-30,PB=5.7,分位值为48%,符合买入条件,该月底可定投一次;
2014-1-30,PB=6.6,分位值为77%,符合持有条件,该月底停止定投;
2015-4-30,PB=10.9,分位值为97%,符合卖出条件,该月底清仓卖出。
按照该策略,整个投资情况如下图:
图中绿色柱状图为易方达创业板ETF(159915)净值;
蓝色曲线为创业板指连续5年百分位值;
橙色线对应定投买入、持有、止盈卖出三种情况:定投买入置为1;持有置为0;止盈卖出置为-1。
因此,整个投资时间范围内,总共有3次定投,如下表:
第一次从2013-3-292015-4-30,定投17次,共投入17万元,盈利19万元,收益率达113%;2020-12-31,定投40次,共投入40万元,盈利31万元,收益率为78%;
第二次从2016-8-31
第三次从2022-4-29开始至今仍未达到卖出条件,但也可计算收益率为8%。
把这三次累加,其累计收益率为132%。其中,投入成本按照三次中最大一次的成本40万计算。
从这个收益率来看,大家或许会觉得还行,但如果计算成复合年化,就不咋样了。
power(132%+1,365/4263)-1=7.47%。
其中,4263是指从2013-3-29~2024-11-29的投资总天数。
当然,有的投资者会说这样计算的收益率是不对的,因为未定投的那部分资金可以用来买货币基金之类,还会有更高的收益。
为此,进行了数据校准:以上述回测为例,假设共有40万元资金,并且所有未买入易方达创业板ETF(159915)的资金,都用来买年化3%的货币基金。
这样操作下来,从2013-3-29~2024-11-29,货币基金部分总共可获得8.7万元的收益。
因此实际的指数定投收益+货基收益为61.5万元,相比40万元的投入成本,实际累计收益率为154%。
再计算为复利年化收益率为:
power(154%+1,365/4263)-1=8.29%。
因此,这基本上是定投的真实收益率。
可能还有一些投资者会说我这样计算不对,因为这是基于成本收益法计算,如果改用专业机构经常使用的“XIRR收益率法”计算(直接用Excel/WPS的xirr函数,相当于只计算资金被占用的那段时间),收益率会高很多。
这个说法完全正确。
上述定投回测的期初到期末XIRR年化收益率高达50.4%(如下表)。
这两种收益率的计算差异极大,那么哪个才是正确的呢?
其实这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只是取决于投资者以什么为成本来计算。
如果投资者有100万元资金,希望通过定投的方式实现长期年化10%的收益率,那么该收益率对应的投入成本一定是100万元,而不是每月已投入的那1万元,此时第一种成本收益法计算的收益率就是正确的。
如果投资者没有闲置资金,只有每月结余下来的工资收入1万元进行定投,那么第二种XIRR收益法计算的收益率就是正确的。
从这两种收益率的差异里,也能看到定投的一大缺陷:仅适用于增量资金的投资,而对存量资金投资很不友好。
再把指数净值与投资市值放到一起来看,如下图:
红色曲线为每个月末的实际投资市值,图中蓝色小圈的2个位置,就是两次卖出清仓的位置。
可以看到,第一次定投在2015-4-30卖出,比最高点卖早了一个月,还算比较准确;
而第二次定投在2020-12-31卖出,当时易方达创业板ETF(159915)净值为2.87元,并不是高点,在后续的一年时,最高点是2021-11-30的3.39元,因此少了很多收益。
如上表:
2020-7-31时,PB=8.3,对应连续5年百分位为97%,对应净值为2.87元;
2021-11-30时,PB=8.2,对应连续5年百分位为87%,对应净值为3.39元。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跟之前连续5年PB的情况有关,说明PB估值和分位值,与实际净值之间还是会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用PB百分位值来作为参考,只能说大致上能做到高估时卖出,但并不一定能够卖在最高点。
2.4 沪深300按月定投策略回测
采用同样的方法,对易方达沪深300ETF(510310)进行按月定投策略回测。
回测时间同样为2013/3/29~2024-11-29,指数净值采用易方达沪深300ETF(510310)净值,采用连续5年PB百分位值为依据:
整个定投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次从2013-3-292015-4-30,定投21次,共投入21万元,盈利22万元,收益率达106%;2020-12-31,定投42次,共投入42万元,盈利24万元,收益率为58%;
第二次从2016-1-29
第三次从2021-11-30开始至今仍未达到卖出条件,但也可计算收益率为6%。
把这三次累计,收益率为116%。其中,投入成本按照三次最大一次的成本42万计算,同样按照复利年化计算仅为6.82%。
而如果采用XIRR收益率法计算,期初到期末的XIRR年化收益率也高达48.6%(如下表)。
2.5 中证红利按月定投策略回测
采用与上述易方达创业板ETF(159915)、易方达沪深300ETF(510310)相同的方法,回测一下大成中证红利A(090010)的按月估值定投结果。
中证红利只有一次定投止盈,第二次定投开始于2015-9-30,至今仍未达到止盈条件,即PB分位值在95%以上。
主要原因在于,中证红利指数的PB指标最近6、7年都在很低的位置(如下图),从而无法达到连续5年PB分位值超过95%的条件。
而如果采用XIRR收益率法计算,期初到期末的XIRR年化收益率仍有17.9%(如下表)。
2.6 优缺点分析
综上,分别以代表成长风格的易方达创业板ETF(159915)、代表价值风格的易方达沪深300ETF(510310)、代表红利风格的大成中证红利A(090010)的数据为例,进行了估值定投回测。
从回测的收益率情况,可以分析得到估值定投策略的优点和缺点:
2.6.1 优点
估值定投策略的优点在于:
- 简单,很容易操作上手。
- 通过很多次的买入来摊平成本,绝大多数时候投资者都手握大把现金,永远留有后手,因此心态不容易受市场大跌的影响,比较能够长期持有。
- 适用于高波动性的品种,比如创业板指、沪深300,但对于低波动性的品种(如中证红利),其投资收益率会低很多。
从这个对比结果来看,如果对纳指100进行定投,结果会如何呢?
我敢说一定远不如买入并持有策略,因为最近10年纳指100的净值是一条从左下到右上的近拟直线,因此绝对不能用定投策略。
2.6.2 缺点
估值定投策略的缺点在于:
只能适用于增量资金。
我觉得这是定投策略最大的缺点。
不管是按周定投还是按月定投,如果投资者是用每个月工资的结余部分来定投,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如果投资者手头上已有不少存量资金时,定投的资金效率将极其低下,直接会影响到整体帐户的复利年化收益率。存量资金投资的复利年化收益率低。
从上述回测来看,以XIRR收益率为准,好象感觉年化很高,创业板指为50.4%,沪深300也有48.6%,最差的中证红利也有17.9%。
但如果投资者用的是存量资金,并计算上仍未投入的那部分资金成本,那么整体帐户的收益率会很低。
因此,定投一般只适用于投资者用增量资金(如每月工资)投资。估值条件并不一定刚好能够适用于每次牛市。
估值定投策略以连续5年PB分位值作为买入、持有和卖出的依据(当然投资者也可以用其它估值指标),但不管是用哪个指标,一定无法适用于所有指数,也无法适用于某只指数的每一次牛市。
这一点投资者要理解并认可,在达到高估止盈时,尽量分成若干次操作,这样心态会好不少。毕竟高估是一个区间,而不是一个点,投资者也不能强求每次都卖在最高点。
3. 小结
相信估值定投策略的思路,是每一位指数ETF投资者最先认知到、也最先实践操作的策略。
投资者应该深刻理解定投的优点和缺点,不要受一些基金公司、基金销售渠道的宣传误导。很多基金公司、基金销售渠道上宣传的时候,都会说某某基金定投的年化收益率高达20%、甚至30%,这种算法本身是很有问题的,因为他们一般都只计算已投入的资金,而不会管剩下未投的资金成本。
除非投资者是用每月工资结余去定投,或者投资者有一个随时可取资金、也随时可还资金的渠道,否则投资者的收益率计算一定会涉及到未投入的那部分资金成本。
基金公司、基金销售渠道还会宣传某一次定投止盈后,可以继续第二轮定投,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坑”。
因为一旦已经止盈,就意味着有较多的存量资金,此时定投就会变得很不友好。
因此,估值定投策略应该成为每个指数基金投资者的起点,通过一轮完整的定投止盈后,实现资金归集和盈利的目的。在一轮定投止盈后,投资者一般都手握好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存量资金,此时就得考虑其它更高级的玩法。
总之:
- 定投只能是指数投资的起点,而绝对不能成为终点;
- 定投只适用于增量资金,不适用于存量资金;
- 存量资金的定投收益率很低,低得超出投资者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