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杨振宁受到周总理和毛主席的亲切接待,他们会聊些什么
1970年代,杨振宁受到周总理和毛主席的亲切接待,他们会聊些什么
1971年,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首次踏上阔别26年的祖国大地,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位访问大陆的美籍华人知名学者。他的这次回国之旅,不仅开启了中美科学交流的新篇章,也见证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中外交往的重要时刻。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紧张。到1971年,杨振宁已经26年没有回国探亲。一天,美国报纸刊登了一则公告,称美国公民可以访问中国了。
看到这个消息,杨振宁第一时间给国内的父亲杨武之写信,表达自己想回国探亲的愿望。可是,中美两国还没有建交,杨振宁无法获得中国签证。
杨武之向上级汇报,最后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指示:请杨振宁到加拿大,或者法国的大使馆办理来中国的签证。
1971年7月19日,杨振宁乘坐巴黎到上海的飞机,飞向阔别二十多年的祖国。他也成为美籍华人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第一人。
杨振宁此行回国受到周总理的重视。其实早在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周总理就派代表到瑞典进行祝贺,临行前还嘱咐由其岳父杜聿明写贺词。
杜聿明兵败后,夫人曹秀清被蒋介石作为“人质”带到台湾。曹秀清在台湾过得非常艰苦,子女上学都成问题。
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后,曹秀清提出要去美国看女儿女婿。蒋介石和宋美龄亲自为曹秀清送行,并邀请杨振宁到台湾来“为党国效力”。
曹秀清到美国后,借道日内瓦飞往北京,和杜聿明团聚。当时,杨振宁还无法回国。
1971年,杨振宁终于可以获准回到故土。8月4日,周总理宴请杨振宁及家人,他们一共聊了五个小时。总理问美国大学的办学方针是怎样的,有没有种族问题——他们还谈了社会问题、国际动态、家庭生活等等。
杨振宁和自己的老同学、好朋友邓稼先见面,并得到证实:中国的原子弹研制没有美籍物理学家参与。
这让杨振宁非常振奋。
返回美国后,杨振宁将此行的收获和感想,在当时任教的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进行分享。
1972年7月2日,周总理又一次会见回国的杨振宁。杨振宁对新中国的科学发展提出建议,他说要重视基础教学和理论的研究。
周总理会后指示中国科协副主席周培源,要办好北京大学的理科。
1973年7月,杨振宁再次回国。他提出要拜会毛主席,很快就得到回复。
7月17日,在中南海书房,毛主席亲切会见杨振宁。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一位科学巨擘,一位开天辟地的政治家,他们从哲学,聊到物理学,还探讨做研究的方法。
毛主席说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想在科学上有所贡献,但后来没有做到。他看到杨振宁做出的成绩,感到非常高兴。
分别时,毛主席和杨振宁拉着手合影留念。
此次会见后,得到毛主席的允许,杨振宁和夫人一起来到毛主席故居参观。他对纪念馆的照明提出建议,灯不是越亮越好,房间大小和光照强度是有规律的。末了,他将光照建议写下来给工作人员。
杨振宁回国访问,带动李政道、陈省身、牛满江等百位美籍华人科学家陆续回国访问。他们打开中国和西方科学交流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