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被盗用怎么办?这份维权指南请收好
个人信息被盗用怎么办?这份维权指南请收好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生活的深入,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一旦发现个人信息被盗用,应该如何应对?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具体步骤和法律依据。
一、个人信息被盗用怎么办
当发现个人信息被盗用后,首先得明确被盗用的具体状况,像身份信息被拿去注册公司啦,或者办理信用卡啦,抑或是其他情形。
要是涉及到身份信息被冒用去注册公司,就能向工商登记机关提出异议,要求撤销登记,或许得提供像身份证原件、未参与注册的声明这类相关证明材料。
要是被冒用办理信用卡而产生欠款等不良信用后果,得赶紧联系银行讲清楚情况,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与此同时,为了留存证据,可以搜集相关的文件、通信记录等。
按照《民法典》的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是受法律保护的,个人信息遭侵害有权让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等民事责任。
要是导致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或严重后果,侵权人还有可能遭受刑事处罚。
二、个人信息被盗贷款怎么办
个人身份信息遭受非法盗用进行贷款该如何应对 对于遭受冒用身份者而言,应当主动与负责办理信贷业务(包括但不限于贷款及信用卡业务)的相关银行进行深入沟通与协商。
若银行在了解事实前提下依然拒绝负起其应尽之责并妥善处理此事,受害人则有权通过诉诸人民法院之途径,请求法院裁决银行因审核疏忽而导致的法律责任。
其次,被冒用人须紧密关注并搜集有关证据,由于此类冒名贷款案件涉及众多非本人签署的各类合同以及证明文件,阁下有必要申请启动法律鉴定过程以确认文件的真实性以及签名的真假。
最后,请务必坚定抵制并远离任何诱导您寻求中介机构以求“洗清”个人信用记录的错误观念,而是应理智选择并遵循正规合法的法律程序来解决此等棘手事宜。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 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三、个人信息被泄露找哪个部门
在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情况下,应该寻求何种部门的帮助? 您可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进行报案或举报事宜。
报案、控告、举报皆可用书面形式或口述方式提出。
对于接受口头报案、控告、举报之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其口头陈述内容整理成文字笔录,经过宣读确认无误之后,由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均需签署姓名或者加盖印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立案的材料来源对立案材料的接受和处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
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 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当我们思考个人信息被盗用怎么办的时候,要知道这背后隐藏着诸多风险与复杂情况。一方面,个人信息被盗用可能会导致财产损失,比如不法分子利用被盗用的信息进行诈骗转账等操作。另一方面,还可能损害个人名誉,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并且,个人信息被盗用还可能关联到其他一些隐私泄露的连锁反应,如个人的社交账号被恶意利用等。